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学者是教育研究主体中的专业研究人员,在研究性学校变革的背景下他们肩负着推进教育实践形态转型和教育理论重建的历史使命。社会转型是教育学者生存方式转型的动力生成的主要背景。在一个以复杂性、开放性、全球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时代,人的主体意识和生命自觉意识的唤醒,是这个时代精神的精髓所在,也是教育学者面对生存困境而寻求突破的动力所在。反思教育学者的角色困境,是实现生存方式转型的起点。本文以知识分子的角色、专业研究人员的角色为分析维度,指出了教育学者所遭遇的困境。在公共领域中的“失音”和在学科知识中的“失位”体现了教育学者作为知识分子地位卑微;在教育决策中的“边缘化”和教育实践中的“虚无化”则是教育学者作为教育专业研究人员的所遭遇的不公。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走向教育实践、进行理论重建是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走向教育实践是教育学者生存方式转型的重要突破点。从书斋式的研究走向置身于教育实践的研究,教育学者自身的角色也实现了转变,即从以往的“旁观者”成为了实践中的“共建者”。在这过程中,教育学者话语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明显的特征,体现为对话主体意识的增强、对话重心下移和对话内容的生活化。进行教育理论重建是教育学者走向教育实践的结果所在,也使得教育学者的生存价值有了进一步提升。教育理论的重建中,凸显出了四个特征:对教育原创的追寻;方法论的觉醒;学派意识的萌生和教育学语言措辞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