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长碳链聚醚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ib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不同亚乙氧基(EO)链长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原料,与丙烯酸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EO链长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NPnAA)两亲性单体,并对NPnAA的结构通过FT-IR和1H NMR进行了表征。采用胶束聚合的方法,以单体NPnAA、AM、AMPS为原料,以SDS为乳化剂、KPS/NaHSO3以及AIBA为反应的复合引发体系,在初始引发温度为10℃下成功合成了一系列两亲性共聚物PAMNn。考察了总单体浓度、引发温度、引发剂用量、NPnAA用量以及SDS用量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确立了聚合反应条件为AM∶AMPS∶NPnAA的质量比为76∶22∶2,总单体浓度为25wt%,初始引发温度为10℃,AIBA的用量为0.015%,KPS/NaHSO3的用量均为0.1%,SDS的用量为1%。制备的共聚物PAMNn(n=6、10、15和20)的黏均分子量分别为6.71×106、7.70×106、7.36×106和7.08×106g/mol。共聚物PAMNn的结构经FT-IR和1H NMR得到了表征,经TGA分析其主链温度高于300℃,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经聚合物PAMNn的流变性能以及对稠油的乳化降黏性能的测定,共聚物PAMNn对水相具有较好的增稠作用且对稠油具有一定的乳化降黏作用,降黏率在68.2%~80.4%之间,其中,共聚物PAMN10对稠油的降黏率为80.4%。
  以不同EO链长的十四烷氧基聚氧乙烯醚、十二烷氧基聚氧乙烯醚和十六烷氧基聚氧乙烯醚与丙烯酸酯化后制备了相应的丙烯酸酯yCxAA,并通过FT-IR和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yCxAA与AM和AMPS以质量比为2.5∶75.5∶22,单体总浓度为25wt%,初始引发温度为10℃,AIBA的用量为0.015%,KPS/NaHSO3的用量均为0.08%,SDS的用量为1%时进行共聚后制备了共聚物yPAACx,其结构通过FT-IR和1H NMR得到了表征,各聚合物的黏均分子量在8.43×106-10.51×106g/mol间。经TGA分析显示yPAACx的主链分解温度在300℃以上,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经性能测定,yPAACx对水相具有良好的增黏性能,16PAAC15的增黏作用最显著,共聚物12PAAC15、14PAAC15和16PAAC15与稠油表面的接触角分别为65.37°、56.83°和46.39°,具有较好的润湿性能;与煤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可分别降低至14.62mN/m、12.51mN/m和10.97mN/m,具有较好的界面活性。共聚物yPAACx对稠油具有良好的降黏作用,12PAAC15、14PAAC10、14PAAC15、14PAAC20以及16PAAC15对稠油的降黏率在80.2%-93.6%之间,其中,16PAAC15显示出了优异的性能。
其他文献
我国软土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软土区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然而,由于软土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渗透性小、压缩性高等特点,相关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视其为“问题土”。因此,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鉴于此,本文密切围绕我国软土地区重大基础工程建设与运营的迫切需求,采用理论分析构建数学模型、室内试验探究基本特性相结合的手段,深入研究袋装砂井加固效果、固化剂改良滨海地区软土常规三轴强度特性、三轴蠕变特性
插板透水丁坝是将水力插板技术或重力插板技术应用于透水丁坝上所形成一种新型的护岸建筑物,特别适用于粉细沙河床。为研究插板透水丁坝促淤效果,以塔里木河干流其满水库引水口某河段为原型,通过CCHE2D模型研究了单排插板透水丁坝促淤区的淤积形态及最大淤积长度、最大淤积宽度、最大淤积厚度、坝后淤积面积等淤积参数随流量、含沙量、泥沙中值粒径、丁坝开孔率和丁坝坝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插板透水丁坝促淤效果的影响大小排序及单排插板透水丁坝促淤效果影响因素最优组合,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坝头附近的促
大气降水化学组成特征同时受其来源、复杂的大气化学过程,及云形成路径的共同影响,分析大气降水化学组分对揭露大气污染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8年7~9月,高频率采集了南昌市夏季不同类型降雨样本,分别是台风雨(玛莉亚和山竹),局部降雨(阵雨和雷阵雨)和锋面雨,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降雨中水溶性离子及无机氮同位素组分特征。运用富集因子、后向轨迹分析、氮同位素技术和基于R语言的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等,探究了不同类型降雨中水溶性离子及无机氮同位素来源。本研究表明:
  (1)南昌市7~9月总水溶性
【摘要】农业水利工程是指在农村的水利建设过程中有关水利的相关工作,其中包括农村的水工程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等内容。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农业水利工程管理以及维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管理;维护  引言:  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过去重视粮食产量逐渐向农产品多样化过渡,由传统农业逐渐向工业化、
期刊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以瑞金市西北部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依据研究区30组简分析和20组全分析检测数据,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中运用了描述性统计法、DTM模型、派珀三线图、氢氧同位素示踪法及内梅罗指数法;其次对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形成作用研究方法有:吉布斯模型法、相关性分析法、离子比例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区内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所述:
  (1)研究区水化学数理统计特征:溶解性总固体含量表明区内地下水均是淡水;酸碱度表明研究
溶解性有机质(DOM)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生态系统中重要环节密切相关,因其活跃的环境角色,对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系统地研究DOM对西北内陆流域的环境影响特性,本文以西北内陆典型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对小流域DOM时空分布规律及来源进行分析。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方法(PARAFAC),探究了西北小流域水体P河及T河DOM的时空迁移转化规律,分析了P河汇入对干流DOM荧光光谱特征的影响;研究了流域内不同土地利用、植被稀疏程度下土壤DOM的组成成分以
堆石坝混凝土面板因其具有优良的防渗性能而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绝大多数的混凝土面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且许多已建成的堆石坝混凝土面板表面易产生规律性较强的横向水平裂缝,这严重制约了混凝土面板的发展。因此本文结合抗裂混凝土已有研究成果,通过优选原材料、测试不同纤维和掺合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裂性能的影响并展开相关研究。全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对粉煤灰、水泥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了粉煤灰和水泥的抗裂机理。粉煤灰发挥滚珠效应并减少了C3A和C3S的含量,降低了混凝土用水量及收缩率;
传统民居是当地气候环境和居住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产物,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从传统建筑形态中体现着一些绿色生态设计原理,在有限的条件下通过采用天然的建筑材料和独特的建筑形式,营造出气候适应性较强的居住环境。因此,对于传统民居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建筑文化上,它的被动式节能机理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民居中存在的不足,可以实现保护传统民居的核心目标。因此,本文在高台民居的保护和延续的基础上,针对高台民居的绿色生态性和民居室内环境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通过现场调研、理论计算、现场实测、建筑物理模拟的
【摘要】在我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这种工程建设对质量和实用性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从仅仅局限于农业建设逐渐转变为以农业为主,辅助其他基础工程的建设,这种建设方式能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的农业价值和生态价值,避免了仅以政府为主体来进行建设的传统方式。在建设过程中,政府在逐步简政放权,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应用要点  引言  
期刊
乌苏市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带,总面积约14388km2。奎屯河、四棵树河及古尔图河发源于天山脚下,为区域水资源利用提供良好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也较为广泛,主要用于农业灌溉,近10年来耕地面积与地下水开采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引发了地下水位下降及超采等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地下水埋深动态变化及人类活动驱动因素,明确了不同时期地下水资源量、水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利用数值模拟软件(Processing MODFLOW)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不同条件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