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

来源 :水能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shua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水利工程是指在农村的水利建设过程中有关水利的相关工作,其中包括农村的水工程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等内容。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农业水利工程管理以及维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管理;维护
  引言:
  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过去重视粮食产量逐渐向农产品多样化过渡,由传统农业逐渐向工业化、产业化过渡,在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差距逐渐凸显出来。在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除涝能力不高,甚至还有不少城镇在排涝设备上没有按照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来进行,这些都对农业水利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1、农业水利工程存在问题
  1.1基础水利设施重视程度不够
  水利部门在资金和建设等方面出于经济性的考虑,更加关注大型水利建设的相关问题,对于农业用水的投入不够。地方政府却是将更多的资金放在招商引资上来,同时农民自身也不愿意在水利上投入过多的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础水利设施的完善和发展。
  1.2产业结构急需调整
  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培养了人们注重粮食产量,且种植以水稻和油菜为主,且配套的水利工程能够有效满足粮食的生长需求,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变,原有的设施难以满足新型要求。且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市场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生产模式实现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统一调整是必然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农业水利的配套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1.3水质要求高
  由于农村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于水源的要求较为严格,一次一旦水源受到影响,可能会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农民的利益产生影响。目前,我国的水质引发的矛盾相对增加,同时也会对水资源的浪费以及水利工程建设中水费的缴纳产生影响。
  1.4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难
  由于我国农村不同地区的地域性差异较大,因此农民的需求也不相同。但是由于组织文化程度不同,难以参与到项目的管理中来,难以真正反映农民的需求。在我国的水利建设汇总“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2、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重点
  2.1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加大农业节水力度,能够有效解决农业面度的污染,转变传统的 农业生产模式,提高现代农业的生出来。这也是摆在现代农业面前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有必要加强节水设施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完善相应的防渗配套措施,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对灌溉技术实施重点发展。
  2.2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
  农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农田的灌溉和排涝等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排水和灌溉的研究。这也要求农田水利建设需要适应现代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效提高自身的供水保证率。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还需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2.3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水环境的不断破坏,水资源进一步受到影响,给水产养殖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水土流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村的生态环境,因此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对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创造较好的水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4加快小城鎮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进一步加快,迫切需要解决我国农村小城镇防洪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如何抵抗突发性暴雨灾害,因此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将会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严重的损失。
  3、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的措施
  3.1要进一步提高对农业水利的重视程度
  水利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经济和社会的同步发展,并尽量实现超前发展。因此需要紧紧跟住农业发展的步伐,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来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的水平,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提供基础性保证,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
  3.2加强农业水利服务队伍的建设
  水利站是我国县级水行政的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主要就本乡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管理。协助做好水行政执法的相关力度。同时相关人员需要将其经费纳入到本地区所在的财政预算计划中来,通过主管部门下拨到各个乡镇。各个水利站点制定规划,通过实施监督建设和经营管理转变,加大对水利技术的管理和示范力度,通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实现综合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机制。
  3.3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我国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通过注入水利资金,加强水资源的配置建设,积极推进我国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合理开发我国现有的水资源。同时根据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相关情况,对水资源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投资,保护水资源。同时也要求政府积极做好水文的相关报告,加强对水文气象的检测,加大水资源中科技技术的利用度以及水利知识的宣传力度。
  结束语
  由于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且小型的水利工作管理和维护是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实施环境保护的最终结合点。水利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保证和基础。这也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认真做好水利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不断完善相应机制,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荆明. 浅议乡镇农业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J]. 中国农业信息月刊, 2012(1).
  [2]徐之甫. 乡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山东水利, 2002(5):38-39.
  [3]柴家泉.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22).
  [4]赵明.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探析[J]. 建筑遗产, 2013.
  [5]陈建阳. 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材料新装饰, 2014(13).
其他文献
针对库尔勒市由地下水开采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库尔勒市各乡镇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库尔勒市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采用水位动态法、开采系数法和环境影响因子法对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划分,同时从水量和水位“双控”的角度制定地下水综合治理方案;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体系;为验证治理方案,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时间序列Holt-Winters和神经网络NAR模型对研究区典型监测井地下水动态进行预测,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2015年地下水总资源量为3
【摘要】某流域汛期洪水历时较长,洪峰流量较大,加之上游山区目前无控制性水库工程,平原区堤防工程配套不完善,导致流域防洪任务繁重,洪水已成为流域的主要灾害之一。流域大洪水往往由山区冰雪消融洪水与平原区暴雨洪水叠加后形成。本文根据流域洪水特点,结合防洪保护对象分布情况,认为山区冰雪消融洪水可通过山区水库“削峰滞洪”作用进行有效控制、平原区暴雨洪水可通过堤防工程进行直接防御,经初步研究提出库堤结合的防洪
期刊
河川径流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径流预测对区域水资源管理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变化环境下河川径流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极端水文事件频发,增大了水利工程的风险。为探究流域径流极值的非平稳性,更好地预测径流极值,本文以金沟河流域径流极值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非平稳性检验方法判定了径流极值序列的平稳性;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归因分析,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多源影响因素对径流极值非平稳性的影响;借助“分解-预测-重构”耦合思想,建立组合预测模型对非平稳性径流极值序列进行了预测分析。主
为拓展基础水文气象资料严重匮乏的新疆天山西部区域的数据源,提供更高精度空间分辨率的数据,进而更好地对融雪径流、水文预报和流域径流规律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天山西部区域作为研究区,借助1979-2005年实测及四种再分析数据,探究最为贴近研究区实测数据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再分析数据。基于三种预报因子筛选方法,探究最适合研究区降尺度分析的预报因子。基于六种统计降尺度模型和四种再分析数据,评估不同降尺度方法和数据在该区降水降尺度的适用性。采用极限学习机(ELM)统计降尺度模型和HBV水文模型,探究喀什河流域
为了解决悬沙排沙漏斗悬板表面泥沙淤积超载问题,文中提出了悬板近心端向上倾斜、近心端向下倾斜、悬板表面设置孔口和传统悬板表面设置直立挡墙四种体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不同悬板体型下共计120个工况的排沙漏斗开展了水沙分离性能试验研究,获得了悬板体型对水沙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紊流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悬板不同体型时典型工况下排沙漏斗水气两相流流场,揭示悬板体型对水沙分离性能的影响机理。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悬板近心端向上和向下倾斜时,泥沙截沙率与传统排沙漏斗基本一致,截除率在θ=-15°时最大增幅为
【摘要】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的工作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以及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水利工程的建筑物难以发挥其整体效用,降低了我国的综合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通过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及水库管理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水库管理办法。  【关键词】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库管理  近年来,虽然我国较多行业的发展都使得社会经济效益得到了提升。但是就水库管理来说,其中
期刊
鉴于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等特征,决定了其是一个干旱与旱灾频发的区域,但由于该区域基础数据的匮乏性、监测站点的稀少性,极大的制约了对所在区域干旱及致害规律的认识,给防灾减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急需要开展干旱方面的研究以补充及完善相关方面的空白,更好的完善理论与指导实践。本文以天山西部山区的喀什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实测气象水文数据,对区域水文干旱指数(SHI)在该流域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探讨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关系;基于不同模式的气候情景数据(NEX-GD
我国软土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滨海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软土区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然而,由于软土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渗透性小、压缩性高等特点,相关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视其为“问题土”。因此,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鉴于此,本文密切围绕我国软土地区重大基础工程建设与运营的迫切需求,采用理论分析构建数学模型、室内试验探究基本特性相结合的手段,深入研究袋装砂井加固效果、固化剂改良滨海地区软土常规三轴强度特性、三轴蠕变特性
插板透水丁坝是将水力插板技术或重力插板技术应用于透水丁坝上所形成一种新型的护岸建筑物,特别适用于粉细沙河床。为研究插板透水丁坝促淤效果,以塔里木河干流其满水库引水口某河段为原型,通过CCHE2D模型研究了单排插板透水丁坝促淤区的淤积形态及最大淤积长度、最大淤积宽度、最大淤积厚度、坝后淤积面积等淤积参数随流量、含沙量、泥沙中值粒径、丁坝开孔率和丁坝坝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插板透水丁坝促淤效果的影响大小排序及单排插板透水丁坝促淤效果影响因素最优组合,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坝头附近的促
大气降水化学组成特征同时受其来源、复杂的大气化学过程,及云形成路径的共同影响,分析大气降水化学组分对揭露大气污染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8年7~9月,高频率采集了南昌市夏季不同类型降雨样本,分别是台风雨(玛莉亚和山竹),局部降雨(阵雨和雷阵雨)和锋面雨,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降雨中水溶性离子及无机氮同位素组分特征。运用富集因子、后向轨迹分析、氮同位素技术和基于R语言的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等,探究了不同类型降雨中水溶性离子及无机氮同位素来源。本研究表明:
  (1)南昌市7~9月总水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