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理论视域下《聊斋志异》狐形象英译探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tterfly1982_2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狐身处人,兽,妖,仙之间,是体现中国士人世界观的存在。狐的复杂性在《聊斋志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蒲松龄在这本怪谈集中用幽默的方式抒发了自己对于封建社会以及人性的态度。《聊斋志异》出版后陆续有多位翻译家将这些动人且发人深省的故事译介为各种语言传播至世界各个角落。同时,对于这一古典作品的翻译研究也愈发热烈,实乃幸事一桩。本文基于语境理论对翟里斯,邝如丝以及闵福德的三个译本中的狐形象塑造进行研究。《聊斋志异》包含很多含蓄信息,用语境理论研究这本中国古典文学是有必要的,一方面,它可以启发译者和学者构建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尤其是在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中的交流。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外国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士人的认知,这对于中国古籍的对外传播也意义重大。语境理论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在其《超越文化》一书中首次提出。霍尔致力于观察不同文化中人类交流与反应的区别并进行系统区分。他将事件分为五类,分别是主题或活动,情境,人的地位,过去经验以及文化。人对于世界的观察理解由这五个维度影响。另外两个最为著名的概念是高语境文化以及低语境文化。霍尔的理论随后经一位英语语言及翻译学教授大卫·卡坦得到发展。这位教授将这一理论应用到翻译学研究,并提出情景语境,文化语境,认知语境都应该纳入到研究过程中,除此之外,他还对交流进行了分类,分别为正式性/非正式性交流,诉情性/工具性交流,以及掩饰/夸张。本文通过观察法,归纳法以及对比研究发现,三位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体现了不同的交流模式且三个译本中的狐形象相差甚远。闵福德采用夸张进行源文与译文的双向构建,并采用了异化翻译与解释性翻译,邝如丝采用了诉情性交流,利用表现手法,着重于语义翻译并对句式加以调整;翟里斯选用了非正式性交流,采取异化翻译,并对原文进行改写与省略。闵福德译本中的狐是欲望与性的具象体现,邝如丝译本中的狐是女性气质与母性的象征,而翟里斯译本中的狐则是纯洁与无私的化身。尽管三人在译本中呈现出狐形象有所差别,他们仍然保有共同之处。三位译者都曾受到英国文化的熏陶,并且尊重源语文本的文化语境。他们的译本都受到各自过去经验以及自我身份的影响。翟里斯,邝如丝,以及闵福德都利用了副文本来指引读者的认知语境并更好地理解文本塑造的情景语境,他们的一切翻译决定都是为各自想要突出的主题服务。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因此,本文分析了企业在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发展特点,以及网络环境对企业财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对晚期癌痛患者止痛效果,知识化护理服务的需求,患者的疾病知情权,出院后延伸化护理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
前言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phty,MRCP)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而且不需要造影剂即可显示胰胆管系统的一种无创伤
已建成的拱支索拉式体育场中,垂直、外倾以及交叉的主拱均有采用,但对于内倾主拱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极少,本文以潍坊市某体育场投标方案采用的内倾式拱支索拉挑篷结构为背景工
本文及网站设计以"心随跑悦"为主题,在准确理解响应式网站设计要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HTML5和CSS3设计开发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响应式网站。
1.TAM与ADM联合应用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苯氧胺(tamoxifen,TAM)和阿霉素(adriamycin,ADM)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细胞MCF-7(ER+)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随着城市交通研究的深入,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已经从城市道路设施规划向以交通管理、交通服务为导向的城市交通治理转型,其研究的焦点逐渐聚焦到人的活动和出行行为上。而家庭是个体活动-出行行为的最高决策单位,在决策过程中由于成员间的相互依赖以及交互制约,家庭活动中普遍存在陪伴、替代和互助等联合决策行为,进而产生了出行上的交织与嵌套,这是研究出行者活动-出行决策问题时需重点考虑的因素。然而,以往的研究中多以独
正确思维和思维方式的创新,不仅在重大决策上至关重要,而且在日常领导工作中,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工作方法的改进以及在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正确处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的:研究康莱特注射液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的作用。 方法:用MTT法、免疫组化及电镜进行观察34例肝癌病人的 癌细胞在体外培养和经康莱特注射液处理后的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信仰的功利性、世俗化和不明确性等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问题。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