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ses,DERs)在配电系统中渗透率的日益俱增,促使了传统配电系统向主动配电系统(Active distribution systems,ADS)的转变。ADS可灵活调控DERs,并在满足自身负荷需求基础上,参与到能量和备用市场为输电系统提供有功支撑,不仅实现了输电系统与ADS之间功率的双向流动,也增强了输电系统运营商(Transmis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ses,DERs)在配电系统中渗透率的日益俱增,促使了传统配电系统向主动配电系统(Active distribution systems,ADS)的转变。ADS可灵活调控DERs,并在满足自身负荷需求基础上,参与到能量和备用市场为输电系统提供有功支撑,不仅实现了输电系统与ADS之间功率的双向流动,也增强了输电系统运营商(Transmission system operator,TSO)和配电系统运营商(Distribution system operator,DSO)之间的信息交互关系。因此,亟需提出一个新颖的能量和备用市场出清机制来满足新型输、配电系统间能量与信息的交互关系。DSO可采取适当的市场竞价和出清策略来提升自身调度运行经济性,同时通过提供备用资源,来减少新能源不确定性对输电系统运行的影响,从而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全系统经济运行。基于上述背景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阐述了输配协同电力系统调度运行架构和市场化分层管理模式;计及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各自网络参数和运行特性,给出了输电系统直流最优潮流(DC optimal power flow,DCOPF)模型和配电系统交流最优潮流(AC optimal power flow,ACOPF)模型;基于DERs的运行特性,构建了各类分布式能源的运行模型。2)考虑输配协同运行关系,构建了电力系统中能量市场出清机制;计及DERs的多时段运行特性,提出了输配协同电力系统中集中式能量市场出清模型;利用二阶锥松弛方法进行凸优化问题转化,以便求解;采用输配耦合的测试系统验证了能量市场出清模型的有效性,数值结果表明了上述模型可降低输配电力系统的总运营成本、化石燃料损耗和能量市场出清后各网络的节点边际价格,实现全系统的经济运行。3)从DSO的角度出发,模拟了能量和备用市场中DSO和TSO的最优竞价和能量管理策略行为。计及了能量市场、备用市场和配电市场的出清过程,提出了一种新颖的DSO作为价格制定者的市场运行机制;考虑TSO-DSO间交互和DER的不确定性,建立了ADS参与能量和备用市场的随机双层凸优化模型;基于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强对偶理论和Big-M法,将上述非线性双层模型转化为单层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mixed-integer second order cone programming,MISOCP)模型;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随机双层优化模型的有效性。数值结果证明了DSO作为价格制定者参与到能量和备用市场联合出清机制中,可以有效降低自身运行成本和输电系统的备用容量储备成本,同时提高DSO参与市场积极性和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技术在建筑工程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智能制造与建筑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对于实现建筑行业的升级转型,强化行业发展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实际的融合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协同不足、上下游缺乏关联性、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对两者的融合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通过对智能建造基础上构建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模式进行探究,旨在进一步提高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融合发展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高效率发
<正>《“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均从国家层面对建筑业的“双碳”路径作了规划和部署。2022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新建政府投资公益性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
<正>本刊讯2021年7月28日—31日,由本刊编辑部主办的"第二届中学数学新课改实施能力提升高级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隆重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中学数学教师和教研员相聚在古城西安,与300多位线上观摩的教师,共同学习与交流。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本次会议主讲专家章建跃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编辑部主编马小为、副主编潘红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编委会主任段养民主持。会议期间
建立和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制度不仅是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广大家庭和谐幸福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国家战略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制度变迁历程可划分为福利性、市场化、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三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其制度变迁深受经济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双重驱动,呈现出沿循社会价值优先而遮蔽儿童本位价值的路径依赖,在博弈与冲突中经历了三次制度革
从举办主体、法律保障、师资聘任、课程设置、场所设定与规划等方面入手,对美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日本等主要国家社区托育服务供给模式进行分析,形成对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社区托育服务供给体系建设的积极借鉴:强化政府责任,增加社区托育服务有效供给;调动社区资源和社会力量,促进参与主体多元化;明确准入标准,深化托育专业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改革;构建课程体系,彰显课程的科学性、逻辑性和本土化;促进区域合理布局,
国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的同时,幼儿健康发展问题所受重视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早期教育服务,发展托育服务是极具意义的。但我国婴幼儿入托率并不高,尽管国家已颁布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文章针对当前托育服务面临的诸多问题,如高质量的托育服务人才严重缺乏,现有的托育课程模式较为滞后等。要改变此现状,首先要做的就是创新托育课程模式,确保课程的有效性,以期从根本上解决托育服务问题,获得更高的
经济全球化以来,全世界经济连为一体,我国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镇化的规模明显提高,综合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城市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自1999年山东威海诞生第一部城市形象片到现在,城市形象片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各个城市越来越注重打造城市形象,几乎做到了“一城一片”,甚至“一城多片”,较好的展现了城市形象。因此,在城市形象宣传片成为助推城市传播重要力量的当前,从地域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城市形象宣传
我国为促进建筑工业化采取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的举措。而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日益蓬勃之际,各种问题也逐渐显露。结合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从节点连接技术层面,标准化、产业化设计管理层面及与BIM技术结合的信息化层面等提出对策。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为根本目标,能关注企业自身,严格把控经营管理过程,着眼于运营状况来拟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是一种科学性管理模式。近年来,因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导致的舞弊造假事件屡屡发生,部分企业直接走向了破产清算的结局。随着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要想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平稳发展,需要企业有效执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