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飞行集会”研究(1926—1937)——以上海为中心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在早期斗争中,以俄为师,探索通过中心城市暴动实现革命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曾在俄国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飞行集会就大受推崇,从1926年至1937年长达11年的时间内时常举行。  早在1890年代,俄国革命伊始,便尝试在城市中利用飞行集会进行宣传,至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中,在彼得格勒等城市中频频出现这样的街头行动,在传播革命思想和动员革命群众等方面有着突出贡献。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俄(苏)人员的来往交流,飞行集会这一宣传方式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组织工农群众运动,在大革命热潮中,1926年“五卅”一周年纪念日,上海街头出现的绿衣邮务工人引领了中共历史上的首次飞行集会,该次集会大获成功。  首次飞行集会的成功举行有其特定背景,然而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及江苏省委仍长期将其作为重要宣传手段,经历了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的酝酿、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发展,至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统治中央时,这一宣传动员方式达到顶峰,甚至一段时间成为几乎唯一的宣传方式。上海是飞行集会的发源地,也是举行频次最高的城市,当然在其他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也有举行,不过影响力有限。与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相比,虽然飞行集会参与人数不多,但是亦有完整的流程,包含准备、临场组织和结束总结等步骤,在长期实践中,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规范。  飞行集会参与成员非常广泛,除工人群体外,在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的动员和影响下,高校师生成为积极的响应者,甚至成为主导者;以左联为代表的左翼团体在成立初期,受中共“左”倾影响,亦投身公开的街头行动,在后期则越来越多的成员开始反思;而旅沪外侨也有很多成为这样街头行动的见证者,甚至亲身参与其中,发挥着他们独特的优势。  中国共产党飞行集会是中共革命过程中的探索之一,在通过城市暴动以夺取政权的理论实践尝试中,飞行集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不过,飞行集会这一宣传动员方式从一开始便充满争议,至1930年代飞行集会最狂热时,从中央领导到基层参与者就开始不断反思,尝试变通以减少损失。在经历血的教训后,最终证明这一方式行不通,于是1937年白区工作会议后,逐渐转变工作方式,不再使用飞行集会进行宣传动员。中共制定了在城市中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此后,城乡宣传方式多种多样,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宣传战中夺得先机,为革命的胜利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柯林武德(R.G.Collingwood,1889-1943)是20世纪一位多产的却遭人误解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及考古学家。他的思想性格表现为繁富多变,又兼有转型时引领式的特征。他秉承了历史思想的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策略,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在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下,对课堂精益求精,以高效的课堂教学为追求目标,时
古人爱读书,爱藏书。当时图书多为木版印刷,印数很少。一个好的刻本.自然为文人学子所珍视;古人著书亦多述而不作,汲取诗文精华,以学富五车而自诩,除了少数杰出的思想家、哲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冲突与交融,对话与沟通、互渗与并存,共同推动和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北方游牧文明、黄河农耕文明、长江水稻文明号称是中华
一、引言自“李比希”第一个试图以化学测试手段探索土壤养分丰缺指导施肥以来的150年中,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推荐施肥科学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立了较坚实的
中央苏区出版业是党在土地革命初期创办的革命文化事业,主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初创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宣传出版政策,成立了遍及党、政、军的出版管理机构,出
邹元标是江右学派的代表人物,他除了师从江右学派的胡直,强调“识仁”外,还深受泰州学派罗近溪的影响,讲求赤子之心和百姓日用即道的修养工夫。在境界论上他吸收佛家“空”的
一些通讯员采写新闻,节奏缓慢,写出的新闻,常与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脱节,成为废品。不少人在吃过苦头之后,才渐渐醒悟过来,意识到新闻快节奏的重要。慢节奏的新闻一般有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