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元标思想初探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b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邹元标是江右学派的代表人物,他除了师从江右学派的胡直,强调“识仁”外,还深受泰州学派罗近溪的影响,讲求赤子之心和百姓日用即道的修养工夫。在境界论上他吸收佛家“空”的思想,并将其与儒家的道德修养相结合,形成了圆融的思想风格。邹元标生活的时代正是明王朝统治日趋腐朽的中后期,而且此时王学末流空谈心性的流弊也暴露无遗,对当时的士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邹元标在政治上希望君臣以国家利益为重,依靠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来挽救明王朝的颓势。针对当时王学末流的弊端,邹元标亦提出了自己注重实修的解决方法。本文结合邹元标的文集,同时由其对王阳明和罗近溪的思想继承方面入手,通过心性论、工夫论和他的治世思想三个方面来对其思想进行初步的系统整理和分析。在心性论上邹元标主要继承了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的思想,强调心即理,心体是“有无之境”的统一,即心体的本质内容是至善,其作用形式具有无滞性。因此在工夫论上邹元标强调做“日减”的工夫,要求摒除外界情欲的干扰,反身而诚,切身体悟良知心体。在修养过程中主张以德性之知指导闻见之知。针对王学末流务虚蹈空的弊端,他还提出了自悟和实修相统一的修养工夫,希望以此来挽救空谈心性的士风。最后,本文还结合史料对邹元标的治世思想进行了论述,反映了他作为一名官员和儒家学者关心民间疾苦的民本思想和希望以君臣的道德自律来挽救明王朝颓势的道德理想主义。
其他文献
台湾从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从古史记载到近代国际文件,都证实了这一无可辩驳的事实。国共内战,以国民党的失败而告终。此后,海峡两岸由不同的政党控制,建立了不同的政权。大陆
柯林武德(R.G.Collingwood,1889-1943)是20世纪一位多产的却遭人误解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及考古学家。他的思想性格表现为繁富多变,又兼有转型时引领式的特征。他秉承了历史思想的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策略,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在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下,对课堂精益求精,以高效的课堂教学为追求目标,时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冲突与交融,对话与沟通、互渗与并存,共同推动和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北方游牧文明、黄河农耕文明、长江水稻文明号称是中华
中央苏区出版业是党在土地革命初期创办的革命文化事业,主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初创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宣传出版政策,成立了遍及党、政、军的出版管理机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