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邹元标是江右学派的代表人物,他除了师从江右学派的胡直,强调“识仁”外,还深受泰州学派罗近溪的影响,讲求赤子之心和百姓日用即道的修养工夫。在境界论上他吸收佛家“空”的思想,并将其与儒家的道德修养相结合,形成了圆融的思想风格。邹元标生活的时代正是明王朝统治日趋腐朽的中后期,而且此时王学末流空谈心性的流弊也暴露无遗,对当时的士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邹元标在政治上希望君臣以国家利益为重,依靠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来挽救明王朝的颓势。针对当时王学末流的弊端,邹元标亦提出了自己注重实修的解决方法。本文结合邹元标的文集,同时由其对王阳明和罗近溪的思想继承方面入手,通过心性论、工夫论和他的治世思想三个方面来对其思想进行初步的系统整理和分析。在心性论上邹元标主要继承了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的思想,强调心即理,心体是“有无之境”的统一,即心体的本质内容是至善,其作用形式具有无滞性。因此在工夫论上邹元标强调做“日减”的工夫,要求摒除外界情欲的干扰,反身而诚,切身体悟良知心体。在修养过程中主张以德性之知指导闻见之知。针对王学末流务虚蹈空的弊端,他还提出了自悟和实修相统一的修养工夫,希望以此来挽救空谈心性的士风。最后,本文还结合史料对邹元标的治世思想进行了论述,反映了他作为一名官员和儒家学者关心民间疾苦的民本思想和希望以君臣的道德自律来挽救明王朝颓势的道德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