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瑟·米勒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之一。《熔炉》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取材于美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萨勒姆女巫案,借古讽今,映射了二战后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社会造成的混乱和恐慌。然而,对作品的这种政治寓意解读局限于一个时代,一个事件,大大降低了作品的价值。历年以来,许多学者和批评家逐渐挖掘出了作品更深更广的主题,如当局权威和个人自由的对立、个人名誉、社会和人的良心、群众性歇斯底里症、真相和谎言、认识和愚昧、男权社会的女性情欲等等。这些解读反映的种种社会问题,归根结底,是由萨勒姆失调的社会空间秩序造成的。本文将从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生产理论出发,论证萨勒姆社会空间中感知空间、构想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失调无序;论证构想空间的膨胀和生活空间的势微所导致的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失衡。基于此,结合弗洛伊德生死本能论解读这种失调社会空间里社会主体的醉酒与说谎行为,论证萨勒姆社会构想空间对社会个体生命本能的压制和对死亡本能、特别是攻击本能的激发。两种理论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从客观和主观角度解读萨勒姆社会悲剧产生的土要根源:即膨胀的构想空间对社会个体生命本能的过度压制。《熔炉》的这种解读启示我们要平衡感知空间、构想空间和生活空间以维持社会秩序:构想空间必须建立相应的权力制约机构和权力监督机制以保证生活空间主体的权力,以保证社会主体的生存本能不被过度压制、死亡本能得到合理内化,并防止构想空间和生存空间的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