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中的介词绝大部分由动词虚化而来,词语的语法化过程所带来的词汇语义现象,会给词典编纂工作带来一定的难题。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收录的100个介词进行分析考察,总结《现汉》对语法化过程相关的介词释义的一般规律和原则,从词条的确立和义项排列顺序两方面进行考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期得到一个更加合理、科学的释义方式。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介绍既有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不足。学界对语文词典释义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观释义原则和实词的释义上,对介词在语法化演变过程中所带来的意义和用法的变化,在词典中如何体现和处理,学界对此并无研究。第一章,词典释义的相关问题。《现汉》设立词条的依据,主要是看词的义项之间是否有联系。义项排列的顺序上,按照“基本义在前、引申义在后,一般义在前,特殊义在后,具体义在前、抽象义在后”的原则进行排列。第二章,介词用法单立为词条。判断介词语法化程度的高低,可以从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方面进行考察。《现汉》将语法化程度高的介词和复合形式的双音节介词单立为词条,共有26个,这样的处理是合理的。第三章,介词用法排列为义项。作为多义词义项处理的介词有74个,其中介词义项紧跟其来源义项的词有32个,介词放在所有义项之后的词有18个,介词义项放在中间的词有14个,介词义项放在最前面的词有10个。作为多义词义项处理的介词,我们认为介词义项放在其直接来源义项之后比较合理。既能展现其发展脉络,又会方便读者联系上下义项进行理解,起到了符合语言学的发展规律和读者实际需求的双重功效。第四章,对《现汉》的一些参考意见。词条确立方面,本文认为表示比较的介词“比”宜单立为词条。义项顺序排列方面,介词义项放在其直接来源义项之后更为合理。结语,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