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科技革命引起了世界教育的变革,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局势,已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中国也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战略目标。而传统的强调外延发展的高等教育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始转向教育的主体——学生。随即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范式也从注重高校的资源投入转向重视大学生的学习投入,而有关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研究也已成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研究领域新的发展趋势以及热点问题。与此同时,专业是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情感喜爱程度、行为表现以及匹配程度等各方面都会对其学习的动机、学习的态度与学习的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究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情况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概念、测量方式、两者的关系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并且基于自我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Pace学生努力质量理论、Kuh学习性投入等理论与Finn参与—认同模型,以Y学院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同时通过发放《独立学院本科生专业认同问卷》、《独立学院本科生学习投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以探究独立学院本科生专业认同、学习投入的现状以及两者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
(1)独立学院本科生专业认同总体得分均分为3.38,处于中等水平。专业认同各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理论均值3分,由高到低依次是:情感性>认知性>行为性>适切性,且认知性与情感性的得分均高于专业认同总得分均分。
(2)独立学院本科生专业认同在性别、专业、家庭月收入、专业志愿选择、专业前景、专业学习条件、学习成绩、是否为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家庭所在地、父母最高学历、是否有过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或兼职上差异不显著。
(3)独立学院本科生学习投入总体得分均分为4.16,处于中等水平。学习投入各个维度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动机>专注>精力,且动机的得分高于学习投入总得分均分,精力维度的得分低于理论均值。
(4)独立学院本科生学习投入在性别、专业、父母最高学历、家庭月收入、专业志愿选择、学习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家庭所在地上差异不显著。
(5)专业认同及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四个维度分别与学习投入及动机、精力、专注三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专业认同的行为性、适切性与认知性三个维度对学习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能够联合解释学习投入35%的变异量。
上述发现可服务于国内独立学院教育质量的提升,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独立学院本科生专业认同总体得分均分为3.38,处于中等水平。专业认同各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理论均值3分,由高到低依次是:情感性>认知性>行为性>适切性,且认知性与情感性的得分均高于专业认同总得分均分。
(2)独立学院本科生专业认同在性别、专业、家庭月收入、专业志愿选择、专业前景、专业学习条件、学习成绩、是否为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家庭所在地、父母最高学历、是否有过与专业相关的实习或兼职上差异不显著。
(3)独立学院本科生学习投入总体得分均分为4.16,处于中等水平。学习投入各个维度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动机>专注>精力,且动机的得分高于学习投入总得分均分,精力维度的得分低于理论均值。
(4)独立学院本科生学习投入在性别、专业、父母最高学历、家庭月收入、专业志愿选择、学习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家庭所在地上差异不显著。
(5)专业认同及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四个维度分别与学习投入及动机、精力、专注三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专业认同的行为性、适切性与认知性三个维度对学习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能够联合解释学习投入35%的变异量。
上述发现可服务于国内独立学院教育质量的提升,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