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环境活动的主要内容,环境监测与环境政策的实施有关,影响可持续发展,在现阶段,环境监测和执法并不理想,这限制了环境保护的正常发展。本文首先讨论传统的环境立法合规监测,然后重点关注环境立法合规性的现代监测,特别是相关变化的分析。新时代的基层环境监督和执法机构必须从进行思想转变,改进监测方法执法制度,制定符合新时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执法机构新概念,顺应时代改变,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实现突破。
关键词:时期;基层;环境监察执法;转变
1传统环境监察执法概述
在环境和执法方面的工作具体是指利用环境主管部门的行政权力,使用行政禁令和其他行政强制措施来实现环境合规目标,长期以来,公共环境监督执法机构进一步强调环境违法行为的防控,以非法活动调查为主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强制遵守法律和保护环境,经济不依赖于环境,如果想发展经济,那是不可避免的破坏环境,同样地如果想要保护环境,就会牺牲环境。环境监督标准明确规定执法机构的一般职责,主要负责收集各种污水处理费用,及时收取污水费,实施国家政策,遵守当地环境法规,监测人员执法机构也应该把重点放在管辖权上,各类污染物排放应当进行监督检查,认真查处污染事件,监测争议地点,收集和收取各种费用。
2理念轉变的具体表现
随着社会的前进与技术的提升,企业生产工艺以及污染治理工艺赋予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崇高的使命。为此,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应及时更新执法理念,填补原执法理念的不适应性,从自主接受新事物、应用新技术等层面进行转变。
2.1思想转变
确定执法机构和服务间的关系。预防原则要求执法人员不能只是对污染后的工业企业处以罚款,而应该在环境破坏的早期阶段使用环境监督,并使用积极的手段来控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改变团队的整体素质,可以有效加大执法机关的力度,高度重视监督执法的转型和优化,提高政治素质,提高经营水平。建立激励机制,组织执法人员的培训,通过专项资金开展研究,培养执法基础,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要组织执法交流经验,以加强执法力度。
2.2手段转变
随着公共职能的转变和环境保护的发展,远未能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措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经过日常环境监测,一些企业仍然缺乏环境监测和环保意识,因此有必要采取新的企业环境监督执法措施,采用企业环境监管制度和污染源在线监测新方法。近年来,政府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环保活动日益明显,仅仅依靠旨在限制公司非法活动的强制性行政措施已经不合适了,这违背了新时代的标准。经过对环境的大量监测和推广,提出新的执法措施,加强预防,对企业进行全面监管。
引入企业环境监督体系是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该制度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组织结构,制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在首席环境官员的领导下,环境保护负责人负责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监督,检查等,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环境法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企业的收集和污染状况,帮助和改善环境工作计划,并与环境保护相适应管理。收集记录和数据,提高企业环境意识,提高企业监管机构监管企业监管人员的能力。企业环境监督制度是环境监督和执法服务的具体体现。
实施控制系统。该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制定保护标准,坚持共同负责人的集中领导,环境监察员实施污染防治,日常监督,深度控制等。国家环境法规改善工作保护环境计划,严格控制污染形成过程,有效开展数据采集,提高环保意识,优化监管行为。此外,在新的环境保护法中,增加了公益诉讼的概念。有关部门可以针对不良行为申请诉讼,这一规范无疑将有助于检查和执法工作。
动态监测污染源。污染源的动态监测是一种新的和扩展的监测工具,将提供有关环境保护领域的执法活动和废物收集费用的在线数据,要求企业中的所有在线设备稳定有效地运作。在这个阶段,该技术仍然存在缺陷,并且发展仍然不成熟,导致不规则的数据传输,不合格的在线比较多,这限制了对污染的控制,并且妨碍了对减排的监测和评估。多样化的随机抽查,合理使用夜间检查,假期检查等动态定位系统,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彻底消除不良后果。
2.3范围转变
传统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大多强调污染源现场管控、监督,主要面向工业企业,围绕工况现场监察、安全排污隐患监察、规范或不规范定期检查等实施执法检查,其本质为局部监察执法。在新时期,环境监察执法除面向工业企业实施理性监管外,还应面向生态环境社会生活、农村环境等开展例行监察工作。监察执法范围有所拓展,延伸至环境保护的每一个方面,这要求环境监察执法实施全面、系统的监察监管,及时更新执法理念,进而全程监管辖区所属的企业,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2.4模式转变
新的时代,监督和执法的范围将逐步扩大,与此同时,执法机构也会遇到其他类型的环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环境监督部门完全依赖自己的资源,就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监管者必须充分利用外部力量,与其他部门协调,共同执法机构,营造新的联合管理氛围,实施市政府综合执法职能,统一多个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使其符合复杂的法律规定。执法机构只有在新模式的实践,执法理念的更新及其整合与协调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的稳步发展,规范执法机构的监督和工作。环境监管部门自身难以解决,因此有必要借鉴并与其他部门联合执法,掌握联合管理的优势。新的执法模式要求加强执法机构之间的协调和互动,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为遵守法律创造适当的环境,并积极向政府报告,得到党政领导的支持。有效的环境监测和执法应加强与人的沟通,得到民众的支持,思考人们需要什么,以及人们抱怨什么。简而言之,在新的执法机制中改变执法的概念并采取协调与合作,可以提供有效的环境监督和执法。
参考文献:
[1]唐天云,王路.新时期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理念转变的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2(01):10-12.
[2]孙伟.新时期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理念转变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6(07):45.
[3]董存利.新时期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理念转变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9):268-269.
[4]崔少华.新时期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理念转变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1):108.
[5]韩威.新时期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理念研究转变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3(11):262.
关键词:时期;基层;环境监察执法;转变
1传统环境监察执法概述
在环境和执法方面的工作具体是指利用环境主管部门的行政权力,使用行政禁令和其他行政强制措施来实现环境合规目标,长期以来,公共环境监督执法机构进一步强调环境违法行为的防控,以非法活动调查为主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强制遵守法律和保护环境,经济不依赖于环境,如果想发展经济,那是不可避免的破坏环境,同样地如果想要保护环境,就会牺牲环境。环境监督标准明确规定执法机构的一般职责,主要负责收集各种污水处理费用,及时收取污水费,实施国家政策,遵守当地环境法规,监测人员执法机构也应该把重点放在管辖权上,各类污染物排放应当进行监督检查,认真查处污染事件,监测争议地点,收集和收取各种费用。
2理念轉变的具体表现
随着社会的前进与技术的提升,企业生产工艺以及污染治理工艺赋予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崇高的使命。为此,基层环境监察执法应及时更新执法理念,填补原执法理念的不适应性,从自主接受新事物、应用新技术等层面进行转变。
2.1思想转变
确定执法机构和服务间的关系。预防原则要求执法人员不能只是对污染后的工业企业处以罚款,而应该在环境破坏的早期阶段使用环境监督,并使用积极的手段来控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改变团队的整体素质,可以有效加大执法机关的力度,高度重视监督执法的转型和优化,提高政治素质,提高经营水平。建立激励机制,组织执法人员的培训,通过专项资金开展研究,培养执法基础,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要组织执法交流经验,以加强执法力度。
2.2手段转变
随着公共职能的转变和环境保护的发展,远未能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措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经过日常环境监测,一些企业仍然缺乏环境监测和环保意识,因此有必要采取新的企业环境监督执法措施,采用企业环境监管制度和污染源在线监测新方法。近年来,政府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环保活动日益明显,仅仅依靠旨在限制公司非法活动的强制性行政措施已经不合适了,这违背了新时代的标准。经过对环境的大量监测和推广,提出新的执法措施,加强预防,对企业进行全面监管。
引入企业环境监督体系是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的有效工具之一,该制度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组织结构,制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在首席环境官员的领导下,环境保护负责人负责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监督,检查等,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环境法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企业的收集和污染状况,帮助和改善环境工作计划,并与环境保护相适应管理。收集记录和数据,提高企业环境意识,提高企业监管机构监管企业监管人员的能力。企业环境监督制度是环境监督和执法服务的具体体现。
实施控制系统。该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制定保护标准,坚持共同负责人的集中领导,环境监察员实施污染防治,日常监督,深度控制等。国家环境法规改善工作保护环境计划,严格控制污染形成过程,有效开展数据采集,提高环保意识,优化监管行为。此外,在新的环境保护法中,增加了公益诉讼的概念。有关部门可以针对不良行为申请诉讼,这一规范无疑将有助于检查和执法工作。
动态监测污染源。污染源的动态监测是一种新的和扩展的监测工具,将提供有关环境保护领域的执法活动和废物收集费用的在线数据,要求企业中的所有在线设备稳定有效地运作。在这个阶段,该技术仍然存在缺陷,并且发展仍然不成熟,导致不规则的数据传输,不合格的在线比较多,这限制了对污染的控制,并且妨碍了对减排的监测和评估。多样化的随机抽查,合理使用夜间检查,假期检查等动态定位系统,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彻底消除不良后果。
2.3范围转变
传统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大多强调污染源现场管控、监督,主要面向工业企业,围绕工况现场监察、安全排污隐患监察、规范或不规范定期检查等实施执法检查,其本质为局部监察执法。在新时期,环境监察执法除面向工业企业实施理性监管外,还应面向生态环境社会生活、农村环境等开展例行监察工作。监察执法范围有所拓展,延伸至环境保护的每一个方面,这要求环境监察执法实施全面、系统的监察监管,及时更新执法理念,进而全程监管辖区所属的企业,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2.4模式转变
新的时代,监督和执法的范围将逐步扩大,与此同时,执法机构也会遇到其他类型的环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环境监督部门完全依赖自己的资源,就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监管者必须充分利用外部力量,与其他部门协调,共同执法机构,营造新的联合管理氛围,实施市政府综合执法职能,统一多个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使其符合复杂的法律规定。执法机构只有在新模式的实践,执法理念的更新及其整合与协调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的稳步发展,规范执法机构的监督和工作。环境监管部门自身难以解决,因此有必要借鉴并与其他部门联合执法,掌握联合管理的优势。新的执法模式要求加强执法机构之间的协调和互动,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为遵守法律创造适当的环境,并积极向政府报告,得到党政领导的支持。有效的环境监测和执法应加强与人的沟通,得到民众的支持,思考人们需要什么,以及人们抱怨什么。简而言之,在新的执法机制中改变执法的概念并采取协调与合作,可以提供有效的环境监督和执法。
参考文献:
[1]唐天云,王路.新时期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理念转变的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2(01):10-12.
[2]孙伟.新时期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理念转变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6(07):45.
[3]董存利.新时期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理念转变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9):268-269.
[4]崔少华.新时期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理念转变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1):108.
[5]韩威.新时期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理念研究转变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3(1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