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目标在教育实践中的错位:分析与对策——基于D市三所小学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育目标的定位是确立合理的教育目标的过程。归本溯源,从哲学的视野来看,教育与人的发展是直接关系,与社会的发展是间接关系;在教育目标中,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是整合统一的;教育目标是发展人性,其中道德居于人性的首位,发展人性比培养素质更为贴切;教育目标是一个整体,人的发展不是各部分教育目标的单纯相加。   本文结合我国政策文本和学者认可的教育目标的内涵,借鉴了备受小学教师推崇的培养良好习惯、保持学生活力、关爱与感知社会等观点,提出小学教育目标的定位是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发展儿童潜在的灵性。从小学教育目标的定位来审视教育实践,小学教育目标出现了错位征象。从D市三所小学的调研来看,这些征象主要表现为片面追求应试科目的高分数,以应试选拔作为教育的评价标准,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忽视学生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育目标错位的症结则是过分追求教育的外在价值,如分数和物质利益等,忽视了发展人性的本来使命。首先,教育经费的短缺起决定作用,它诱使小学通过满足和刺激不良的应试需求来“自筹”更多的教育经费。因此,小学逐渐陷入乱收费和应试教育带来的恶性循环中。其次,部分教师素质不高是小学教育目标错位的直接原因,教育有关部门、学校和家长的功利教育观念是小学教育目标错位的根源。要达成小学教育目标的归位,首先家长、学校和教师要转变过于功利的观念,促使教育目标回归于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发展儿童潜在的灵性。其次教育有关部门和学校要采取相关措施,如取消基础教育阶段的实验班,加强经济落后地区的小学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引入竞争机制等切实解决小学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望未来,小学教育目标的归位急需教育有关部门、学校和家长以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小学教育目标,以切实的行动来实施教育目标,协调建构一个合理的教育制度。
其他文献
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后,我们再一次清楚地看到各队要获得胜利,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依靠团队的共同努力以外,还需要依靠球星个人的发挥:一次果断的突破,一次诡异的传球,一次绝
目前,基层电大在资源建设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形式的资源比比皆是,资源优势是明显的。但面对浩如烟海的教学资源,学生将无所适从,相当多的资源将无法直接使用,使资源的利用率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对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解,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但无论如何不能将
本文对述情障碍与依恋、父母教养方式、情绪智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 1.述情障碍各因子高低分组在情绪与人际钝化、情绪波动以及理性因子上表现出不同程
本文以教育学的学科发展为个案,展开对计划时代学科建制与理论转向之间互动关系的分析,通过揭示教育学知识型转变的现实社会条件,认识以高等学校为主要依托的学科建制如何支撑理
本研究采用观察法、教学实验法和量表测量法,在小学体育课上进行合作学习式教学实验。其中实验班进行体育合作学习式教学,对照班进行体育传统教学模式教学。通过对两个班级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