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重要的水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水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与人民群众健康息息相关,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建立现代化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渔业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也是积极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确保水产品稳定、持续、安全供给,提高农渔民收入的现实需要;是提高我国水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快外向型农渔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科学开发用渔业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论文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分析工具,对有关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公共产品属性,明确了政府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应用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供给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动机;通过系统管理论、组织理论、二元制结构理论等为建立区域化综合性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论文系统回顾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历史趋势,对近年来发生的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公共事件进行了案例分析;比较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国际经验,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行系统分析。论文将研究重点定位于水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公共产品存在问题的经济分析上,探讨了政府的监管责任。指出包括水产食品在内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很大程度是由于社会分配不公、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不足、社会二元制结构导致了食品市场“劣质驱逐良质”现象的存在。提出加强对水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安全风险控制和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论文提出应建立有效整合水产品供应链各环节全部要素与利益相关者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管理新模式。主要路径有:建立管理统一、分工负责、运转协调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水平,建立食品安全科技支持体系;完善我国水产品认证认可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统一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监管组织有效性,提高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和自律能力。结合我国现阶段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实际,论文提出了建立区域化的综合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想。主要思路包括:建立综合高效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包括组建综合性管理机构、建立政策法规控制体系、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完善宣传培训体系;优化以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为主要流程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防护体系、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体系、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控制体系;强化化学投入品控制、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两大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