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农民工法律援助中的政府职能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农村家庭当中,大约有超过80%的家庭有着在外地打工的家庭成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许多的农民都会选择到城里打工或者是在乡镇的企业中就业,对于加速国家现代化的建设大有好处,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奉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现在,大多数人在生活上以及工作中都跟农民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可是有非常多的农民工,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于法律方面的知识也是知之甚少,相对于城里人来说,他们的收入就显得不是很乐观,遇到法律维权问题时,想维权却缺乏法律知识,更承担不起高额的维权成本。从2003年的7月1日开始,中国正式的颁布施行了《法律援助条例》,到现在,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如今已经以其独特的功能成为特殊群众、困难群众的法律保护伞。政府即是法律援助最根本的来源,同时更是法律援助具体实行的主体,在法律援助中,不但能够协助大部分的农民工准确的表述自己的需求跟意向,同时还能够辅助农民工根据制度以及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律师费也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经济上的窘境。  但与此同时,也不难发现,现行的法律援助制度还存在一定缺陷,农民工法律援助的普及还存在很多现实难题,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也仍然存在不少漏洞。在个别的地区,有的案件质量监督机制还没有被完善和落实;有的地区,没有大力宣传与农民工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的地区,没有积极落实“应援尽援”。所以说,要努力的做好农民工方面的法律援助工作,让整个法援系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笔者也是一名杭州市法律援助的基层工作人员,正因为如此,才有这个机会,能对杭州市的农民工法律援助能做一些讨论和研究。本文主要对杭州市农民工法律维权纠纷和农民工法律援助政府职能进行讨论。首先对农民工法律援助与政府职能做基本认知,探讨农民工法律援助与政府的关系,研究为什么政府是承担农民工法律援助主要职能的依据及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特殊性;其次,根据2012年-2015年杭州市法律援助的各类统计数据,研究杭州市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具体现状,总的来说,是对于杭州市农民工法律援助的主要职责、援助现状以及主要案件类型进行统一总结;再次,根据现状总结出杭州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如覆盖面有限、经费短缺、人员不足、制度缺陷等,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要从根源上积极的协助农民工增强法律意识以及回避法律的风险,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农民工在法律上的援助,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政府责任、增强便捷度、加强宣传、提高案件质量、健全资金制度等方面探讨推进杭州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由于城乡经济的差异性相对较大,城乡教育资源也有着较大的差距.教育专家关注到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对等性,以及农村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现象.近些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创造性的重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地理空间观念,真正做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通过几年的地理教学,我深深地感觉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激发
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成功的先兆。教师的教学能否获得丰硕成果,教学效果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削弱乃至丧失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
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课堂上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个不发言了,你在那里急得要命,他呆在那里就是不动。不是若无其事,就是寒蝉若惊。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走进一年级的语文课堂,我们会被孩子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所感染,站起身子,伸长手臂:“我说!我说!” 大家举手发言积
高中美术课程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将使高中美术课程得到有效的实施,同时也将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积极的变化。好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目的意识,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的有乐趣的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美术老师片面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从而导致与新课程的要求相反的现状。  一: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过多让
如何彰显教师语文教学个性化教学艺术与魅力    语文教学个性化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表现形式。语文教师追求教学艺术个性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学意识个性化是实现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前提。不断追求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应该是有明确教育理想的语文教师的共同而鲜明的特征。  一、多才多艺是语文教师追求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基础  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语文教师特殊。一个教师能否树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除了应具备较好的师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较少,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也不多,依靠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则更少,被动接受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很难实现对数学的真正理解,更不可能有效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