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原发性肝癌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福建省立医院行肝切除术后的巨大原发性肝细胞癌(以下简称巨大肝癌)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巨大肝癌直径的大小、复发的模式、复发后的治疗措施对于巨大肝癌的预后影响,并根据生存及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生存模型。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总共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的共146例行肝切除术的巨大肝癌患者及34项临床病理因素,对随访结果及临床病理因素用SPSS 25.0版本进行单因素、Logistics分析、COX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巨大肝癌的预后。结果:截止到2020年12月随访日期,146例患者中共有101例死亡,120例复发,巨大肝癌1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0.8%、71,2%;3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17.8%;34.2%,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与总体生存期分别为4.8个月、21个月。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2.49、甲胎蛋白≥400 ng/m L、HBV-DNA≥2000IU/ml、肿瘤多发、微血管侵犯阳性、大血管侵犯以及侵犯肝被膜。基于以上7个因素建立预测生存模型,并将146位患者进行分组,低危组1、3年生存率为94.7%、68.4%,中危组1、3年生存率为74%、30.1%,高危组1、3年生存率为40%、5.7%。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2.49、甲胎蛋白≥400 ng/m L、非解剖性肝切除、肿瘤破裂出血、肿瘤多发、微血管侵犯以及大血管侵犯,基于7个因素建立预测复发模型,并将146位患者进行分组,低危组1、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8.5%、34.2%,中危组1、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23.5%、15.3%,高危组1、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0%、0%。肿瘤平均直径为13.5±3.2cm,直径≥12cm组的1、3年生存率为67.7%、31.2%,<12cm组1、3年生存率为77.4%、39.6%。微血管侵犯阳性的危险因素为男性、总胆红素>17.1umol/L、甲胎蛋白≥400ng/m L以及卫星灶阳性。大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碱性磷酸酶≥100 U/L以及凝血酶原时间>13s。肝内及肝外组复发较肝内复发组或肝外复发组预后欠佳;多处复发组较单处复发组预后欠佳;复发后治疗措施中,手术、射频、介入联合射频的预后较无治疗、单纯介入治疗优良。结论:巨大肝癌术后复发率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甲胎蛋白水平、HBV-DNA水平、非解剖性肝切除、肿瘤破裂出血、肿瘤多发、微血管侵犯阳性以及大血管侵犯是影响巨大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建立的预测预后模型可指导患者积极监测,进而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联合低剂量螺旋CT(LDCT)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MSPN)病理浸润的预测价值以及CTC与MSPN患者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胸外科连续收治120例LDCT检出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术前采用叶酸受体α(FRα)靶向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CTC,利用平面测量的径线测量法测量LDCT上肺结节实性
目的:分析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吻合口漏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定好纳入排除标准后,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胃肠外科在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是否围手术期输血、是否行新辅助放化疗、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目的对胸腔镜下行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术后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40例早期NSCLC患者,使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将其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8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
目的:评价甲状腺辅助诊断(CAD)软件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对比CAD与不同年资医师的诊断效能,评价CAD对低年资医师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七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94位患者信息(共565例甲状腺结节)。所有纳入结节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FNA)病理证实。采用的CAD软件为台湾安克生医公司研发的安克侦(Am CAD-UT Detectio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经气腔内播散(Spread Through Air Spaces,STAS)的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我院的3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肺腺癌STA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肺腺癌STAS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和预后进行病例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男性1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8.4岁
目的: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主要的血行转移部位之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对骨转移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活组织检查的有创性及假阴性率,临床上较少采用骨组织活检明确诊断,有效的影像学资料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索99mTc-MDP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及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366例II、III期食管癌、结肠癌或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联合或无联合化疗、放疗。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需住院的心力衰竭、脑卒中,电话随访获得首次终点事件发生时间。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多组间无终点事件生存率的
目的:本文旨在阐明弥漫大B细胞型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并构建其预后预测模型,以便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及预测预后。方法:本文纳入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于我院初治的48例弥漫大B细胞型的PCNSL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免疫功能正常,未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第二肿瘤。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通过KPS评分
目的:对比低年资超声住院医师应用O-RADS、ADNEX模型、GI-RADS、LR2、SRRisk这五种方法辨别卵巢肿瘤的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0例均经过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超声图像。由1名低年资超声住院医师分别应用O-RADS、ADNEX模型、GI-RADS、LR2、SRRisk这五种方法对卵巢肿瘤进行评估、分类。其中肿物判定为O-RADS>3类、GI-RADS>3类、SRRisk
目的: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患者发生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198例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且满足所有纳入和排除标准的II期或III期NSCLC患者。采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终点为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