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84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吻合口漏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定好纳入排除标准后,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胃肠外科在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是否围手术期输血、是否行新辅助放化疗、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血红蛋白水平、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是否预防性造瘘、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肿瘤最大径、肿瘤下缘距肛距离、术中出血量、是否放置肛管减压、手术时间、术后白蛋白水平、病理类型、组织大体类型、TNM分期,采用SPSS20.0软件对可能影响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严格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后共341名患者符合条件,其中男性217例(63.6%),女性124例(36.4%),年龄(62.0±10.1)岁。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患者共26例(7.62%),其中B级漏23例,发生时间为术后(5.65±2.17)天;C级漏3例,1例发生在造口还纳后6个月,2例分别发生在术后3、4天。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新辅助放化疗以及组织大体分型(溃疡型、隆起型、浸润型)与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3.434,P=0.030)、进行新辅助放化疗(OR=3.516,P=0.009)及术后白蛋白≤30g/L(OR=2.655,P=0.025)是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显示男性、进行新辅助放化疗及术后白蛋白≤30g/L是患者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具有此类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策略,注意吻合口漏的防治。此外,针对患者的一些可调控因素(低血清白蛋白)的早期积极干预治疗对预防吻合口漏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起病隐匿,侵袭性强,进展快,发现晚,缺乏有效治疗,5年生存率不到10%。早期发现、提高生存期是PC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外泌体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参与癌细胞生长、迁移的调控。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在PC病理类型中最多见
【目的】探究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术后同步放化疗一线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一些数据和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检索标准为:患者年龄为18-70周岁之间;患者首次手术病理确诊为恶性胶质瘤,即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卫生组织)分级为Ⅲ级或Ⅳ级;既往接受过不超过1次手术治疗;ECOG(E
研究目的探讨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定量参数对晚期肺腺癌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早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分别在治疗前1周、治疗后2-3周、治疗后14-15周行DECT检查。根据RECIST V1.1标准选择靶病灶102个,导入后处理系统,由两位医师分别在碘图上选取感兴趣区域(ROI)并测算数据:(1)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手术治疗前评估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探索MRI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诊断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宫颈癌并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研究宫颈癌患者术前的MRI资料,分别从MRI上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平均ADC值和e ADC值、最大ADC值等方面评估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并通过术后的病理结果
目的分析无功能肾上腺意外瘤(NFAI)的临床特征,并研究其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内分泌科的47例NFA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首诊原因、合并症、生化指标、内分泌相关激素检测、心脏彩超、双侧颈动脉彩超、影像学检查、随访情况,分析NFAI患者的临床特征。2.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内分泌科和泌尿外科行腹部影像学检
背景及目的: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为肝脏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仍为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术后预后较差,故探索其预后相关因素有重要价值。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对于ICC患者的预后价值尚不明确,且目前针对术前ICC患者是否存在MVI的预测相关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索MVI对于
目的: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容易发生肝外转移,一旦发生远处转移则预后不良。本研究旨在分析肝癌根治术后肝外转移发生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肝癌患者共1133例,根据有无术后转移将患者分为A组(肝外转移)136例,B组(无肝外转移)997例,临床病例资料比较采用Chi-square检验进行,按7:3比例选取训练组和验证组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漳州市医院普通外科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行外科手术治疗并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癌灶单双侧、肿瘤最大径大小、多灶性、被膜侵犯、腺外浸润、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和结节性甲状腺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SEER数据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 ults database,SEER data)分别构建有效的列线图模型来预测胃神经内分泌癌(gastr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NEC)和胃神经内分泌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r,GNET)的预后。【方法】从SEER*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联合低剂量螺旋CT(LDCT)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MSPN)病理浸润的预测价值以及CTC与MSPN患者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胸外科连续收治120例LDCT检出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术前采用叶酸受体α(FRα)靶向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CTC,利用平面测量的径线测量法测量LDCT上肺结节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