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附子无干姜不热”语出于《证治要诀》,附子干姜药对在中医临床应用十分广泛。那么,“附子无干姜不热”的现象是否客观存在?能否/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附子无干姜不热”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因此,在中医药和生物热力学理论的指导下,本文以冷热板示差法和微量量热法为研究手段,结合化学分析,系统考察附子、于姜及其不同配伍组合寒热差异变化,阐明“附子无干姜不热”的客观真实性,主要研究结果:1.附子干姜不同比例配伍的寒热差异研究采用冷热板示差法,从动物温度趋向行为学角度考察附子干姜不同比例配伍对正常、寒性体质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在热区停留比例显著升高(P<0.01),显示其明显的趋热性;正常+给药组能显著降低正常动物热区停留比例(P<0.05或P<0.01);模型+给药组能够显著降低模型组热区停留比例(P<0.05或P<0.01)。其内在机制可能与动物机体呼吸耗氧量、ATP酶活力等能量代谢水平及T-AOC、T-SOD等抗氧化水平的差异相关。体外生物热动力学结果显示:与未给药大肠杆菌生长代谢曲线相比,给药组生长代谢曲线下面积显著增大,即总产热量Q显著提高;与单一给药附子、干姜的大肠杆菌总产热量相比,附子干姜不同比例配伍的总产热量提高显著。2.附子干姜同一比例配伍不同剂量下的寒热差异研究整体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随附子干姜同一比例配伍剂量的升高,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呼吸耗氧量、ATP酶活力、T-AOC、T-SOD活力显著增强和热区停留比例显著降低护<0.05或P<0.01),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体外生物热动力学结果表明:随附子干姜同一比例配伍剂量的升高,未给药大肠杆菌代谢总产热量随之升高,且存在剂量依赖。3.附子及其炮制品与干姜配伍的寒热差异研究整体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附子组对正常动物的作用比较,附子及其炮制品与干姜配伍后热区停留比例显著降低、抗氧化能力以及能量代谢水平显著提高。与干姜配伍后热区停留比例降低顺序为:生附子>炮附片>黑附片>淡附片≈白附片>盐附片。体外生物热动力学结果显示:附子炮制品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总产热量强弱顺序为:生附子>黑附片>淡附片>白附片>炮附片>盐附片。与生附子的大肠杆菌总产热量相比,生附子干姜配伍对大肠杆菌代谢总产热量升高明显。上述研究结果初步从热动力学角度阐明“附子无干姜不热”的客观存在。炮制、配伍及剂量可能是影响附子“热”的变化的主要因素。能量代谢水平及抗氧化能力提高可能是“附子无干姜不热”的内在机制。本课题研究为建立基于热动力学表征中医方剂寒热配伍规律研究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