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轮廓作为图像的初级视觉要素,对提高后续视觉感知任务的快速性及准确性起着关键作用。传统轮廓检测方法多以计算机数学模型实现,而视觉系统的复杂精妙性及其信息感知机制的智能高效性是现代计算机视觉系统难以相媲美的。受此启发,本文将探究视觉系统信息感知的内在机理,以此为基础构建仿生计算模型并进行轮廓检测应用。一方面将从宏观角度对视通路生理结构和信息流传递路径进行建模探究;另一方面将从微观角度对神经信息编码、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轮廓作为图像的初级视觉要素,对提高后续视觉感知任务的快速性及准确性起着关键作用。传统轮廓检测方法多以计算机数学模型实现,而视觉系统的复杂精妙性及其信息感知机制的智能高效性是现代计算机视觉系统难以相媲美的。受此启发,本文将探究视觉系统信息感知的内在机理,以此为基础构建仿生计算模型并进行轮廓检测应用。一方面将从宏观角度对视通路生理结构和信息流传递路径进行建模探究;另一方面将从微观角度对神经信息编码、感受野动态抑制及视觉注意等信息感知机制进行建模探究。本文所做的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一种基于信息流分区投射编码机制的层级关联计算模型,并应用于轮廓检测任务。考虑P型和M型神经节细胞对不同视信号的细节敏感差异性和信息传递差异性,构建平行视通路对目标轮廓进行初步感知;接着考虑视觉感受野的方位敏感性和刺激响应差异性,构建信息差增强模型对轮廓感知结果进行对比度增强;然后提出一种自适应尺寸稀疏编码网络模型,模拟视觉系统的智能聚焦特性获取精细特征图;利用精细特征图进行跨视区反馈,对前级轮廓感知结果进行修正,实现轮廓感知融合。基于BSDS500和MDBD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提取轮廓的同时兼顾了纹理抑制,检测性能相较于对比方法更佳。(2)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引导的感受野动态抑制模型,并应用于轮廓检测任务。考虑视觉系统对视网膜成像的筛选过滤作用,引入双边滤波进行保边抑噪;基于感受野分层等级假设构建感受野尺度空间,模拟视网膜上目标由远至近的成像特点。同时考虑视觉注意机制,在感受野尺度空间中定位显著轮廓特征点;利用经典感受野特性感知初级轮廓的同时,探究非经典感受野抑制强度的动态谐调特性,构建低对比度感受野动态抑制模型,基于显著轮廓特征点引导抑制过程,对初级轮廓进行处理,提取显著轮廓。选用Ru G40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相较于对比方法检测性能更优,能够有效提取自然场景中的显著目标轮廓。(3)在前述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各环节建模的合理性,提出了一种多视通路信息交互感知模型,并应用于辅助驾驶领域中的车道线检测任务。考虑视觉系统在信息筛选过滤时的快速高效性,基于引导滤波实现保边抑噪效果,以避免双边滤波在大窗口应用场景中耗时过高的弊端;利用前述平行视通路环节感知初级轮廓成像的同时对上丘通路建模,获取视皮层辅助成像;针对感受野尺寸在低对比度刺激环境下的变化特性,在前述感受野动态抑制模型基础上利用成像间的信息交互作用调整感受野模型中的尺寸比;初级轮廓成像经过处理后获取精细轮廓成像。本模型作为车道线检测任务的前级预处理环节进行应用,路景图中的车道线轮廓被清晰检测,在BIPED数据集上进一步证实了本模型在此类任务中应用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冷、热、电多能流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为代表的多能联供技术高速发展,对多种能源的优化调度成为研究热点。本论文利用(火用)效率作为评估指标,基于(火用)流建立冷、热、电多能流系统模型,求解系统最节能-经济的优化调度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包含冷、热、电的园区级多能流系统模型。本系统的能源输入包括天然气供热发电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系统,负载为冷、热、电负载。在多能流系统中引入先
情感识别在人机交互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使机器有效的理解情感可以极大改善人机交互的体验。情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而语音是传达情感最为便捷的途径之一。因此如何从语音信号中正确识别说话人情感,在情感识别领域受到了研究者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开展语音情感识别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模型,提出了两种语音情感识别方法,分别是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非线性特征融合方法和基于多通道二维卷积循环神经网络的方法。基
视频数据的爆发式增长给视频信号的存储和传输带来了巨大挑战。新一代高效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标准应运而生,HEVC采用多项高效编码技术,提供了卓越的压缩性能,在保持相同视频编码质量的情况下,压缩效率相比前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提升一倍。基于信号处理的视频编码技术正逐渐接近压缩上限,编码性能的提高是以算法复杂度的指数级增加为代价来实现
静立平衡能力等级判断是治疗功能性平衡障碍患者的首要任务,为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提供了基本依据。本文从内源性角度展开了对人体静立平衡能力评估的定量分析研究。对于现有医学康复领域平衡判断方法进行了讨论,认为现有方法完全关注于人体平衡的外在表现,评价结果中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因素,因此导致当前人体平衡评估误诊率高、临床适用患者面窄等情况。本文从中枢神经系统入手,探究了大脑对于静立平衡的响应机
随着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空气调节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在带来舒适环境的同时,其能源消耗在建筑能耗的比重越来越大,已占40%~50%。其运行节能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各种节能方法和技术也正被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本文旨在研究部分负荷条件下,基于节能为目标的冷水机组并联运行的操作优化算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能耗模型及优化算法选择。论文首先阐述优化问题的求解目标及求解步骤,并对冷水机组工作原理
水下成像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水下资源勘探,水下工程建设,水下考古等。然而由于光线在水下传播时会被吸收和散射,导致获取的水下光学图像出现蓝绿色色偏和低对比度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图像质量,增大了人眼获取和理解图像内容的难度,还影响了计算机视觉系统检测识别的性能。因此,如何有效地矫正水下图像的色偏,提升对比度,以及提升水下图像目标检测识别任务的精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高校教学的常态,要从范式变革的层面来深入理解混合式教学,充分融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混合式教学要重视教学设计。通过自编的质量评估工具对X大学的32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评估,运用Rasch模型分析数据,找到当前混合式教学在目标设计、评价设计、内容设计、方法设计和资源设计五个方面中存在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混合式教学设计应有逆向思维,贯穿全过程和为学习搭建支架。
时滞特性广泛存在于工业对象中,由于时滞的存在,控制器无法根据被控对象最新状态输出控制量,容易造成超调量增大,调节时间延长甚至震荡发散等问题,提高了控制难度。预测PI算法是一种解决大时滞问题的先进控制思想,该算法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直观,整定参数少且调节容易等优点。但其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控制大惯性滞后对象时抗干扰能力弱,对于非自衡对象的控制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采用预测PI算法作为基础,针对上述问题展
快递业作为新兴服务业,在刺激消费、发展经济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体现了重要的作用,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快递业的起步,也促使快递需求变动幅度的加大和预测难度的提升。但如何分析电子商务环境对快递需求所产生的影响?如何建设新型指标体系以对快递需求的预测发挥作用?如何将快递业的季节性特征更好地运用到需求预测中?本文旨在对以上问题做出解答并预测快递需求
机载无源传感器具有隐蔽性好、机动性强、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目标定位、跟踪、监视等领域。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目标的跟踪效果,需要对机载无源传感器资源进行有效调度,动态实现无源传感器与跟踪目标的资源最佳分配,以及机载平台的最佳观测机动。目前传感器调度策略主要以最大化即时跟踪效益为决策准则而未考虑调度策略对未来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短视性。对此,本文针对机载无源传感器协同跟踪下传感器调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