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保持较快发展,一跃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较快的朝阳产业之一。但这并不代表其发展形势就一片乐观:对内,国内医药企业“整体素质差”、“企业大而不强”、“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依旧突出;对外,国际大药商逐步转移战略阵地,意欲“分享”中国市场。这无疑都将加剧我国医药行业内部竞争的激烈程度。由此,国内医药行业不得不去思考如下两个问题:第一,企业应该如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生存;第二,获得生存的企业又该如何在这场竞争激烈的“角逐”中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的。针对上述两个问题,作者给出了如下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的。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当前国内医药企业的效率进行科学测算,然后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而获得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水平的方法和途径。这不仅有利于企业了解自身经营状况,改善其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有利于投资者掌握可靠的行业信息,合理配置其资源。此外,本文对有关产业管理部门制定合理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首先选取国内162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其在2008年至2012年间的效率水平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第一,样本公司的整体技术效率水平中等偏上,且生产处在DEA有效前沿面上的企业个数较少,但逐年增加;第二,样本公司整体的纯技术效率水平较高,但该水平出现下滑趋势;第三,样本公司的整体规模效率水平逐年提高,但生产处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接着,本文以上一步所测得的技术效率值(TE)、纯技术效率值(PE)和规模效率值(SE)分别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构建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在所选指标当中,只有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以GDP代表)、企业资产规模(SCALE)对三种效率的影响均显著;财务成本(FC)只对SE影响显著;总成本(TC)和资产负债率(DEB)对PE和SE的作用相反,但影响不显著,对TE的影响则是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本文根据上述的实证结果并结合当前国内医药行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给出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