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意愿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如何配置家庭金融资产逐渐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自1998年住房商品化以来,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住房资产已成为家庭财富的重要形式,是家庭进行资产配置的重要考量之一。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家庭风险金融资产不到总资产的25%,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住房资产占比超过70%。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居民有强烈的购房意愿。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指出,自2006年后,居民购房意愿保持在20%以上。因而,购房意愿可直接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传统投资组合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理论,本文首先梳理了购房意愿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机制:一方面,家庭可配置资产有限,导致购房意愿对金融资产配置具有挤出效应;另一方面,基于提高购房能力和实现投资分散化的考虑,有购房意愿的家庭会增加金融资产配置,特别是高收益的风险金融资产。其次,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的调查数据,运用Probit和Tobit模型,实证检验购房意愿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进而将购房意愿划分为刚需型、改善型和投资型三类,探讨不同的购房意愿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差异;最后,分别根据地域差异、金融知识差异和调查间隙是否发生购房行为的差异划分子样本,探究影响的异质性。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包含参与率和参与深度两个方面。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购房意愿对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及无风险金融资产的参与深度均有显著的正效应,但并不影响无风险金融资产的参与率。其次,风险金融资产配置主要受刚需型和投资型购房意愿的影响,而无风险金融资产参与深度主要受刚需型购房意愿的影响。究其原因,刚需型和投资型购房意愿的家庭存在短期提高购房能力和投资分散化需求。最后,购房意愿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影响的异质性主要表现在:高金融知识家庭的正效应相对低水平的家庭较强;相对房价较高的东部城市与经济水平发展相对较差的西部城市,中部城市的正效应最强;相对农村家庭,城市家庭正效应较强;调查间隙无购房行为的家庭,购房意愿对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对政府、金融机构及家庭存在一定的启示作用,有利于制定具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调控措施。
其他文献
基础设施作为建筑业的重要支柱,为国民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在新形势经济背景下,基础设施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同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之间开始出现矛盾,探索新模式促进基础设施项目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故本文提出将PPP+EPC模式合理引入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中,充分发挥PPP模式的投融资优势和EPC模式的建设管理优势。但是,作为一种兼具开放性和复杂性的系统,PPP+EPC模式
从澳大利亚国内竞争法律政策开始并经由OECD推动,竞争中性原则现在已成为国际软法,对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国家和企业提出了新的议题和挑战。企业竞争中性逐渐成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与投资领域不断强调的重要经贸规则,并且已经体现在国内法以及双边和多边经贸协定等多个重要场景之中。在逐渐趋严的国际投资环境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高交易价值和高失败率的“双高”特征也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
股价崩盘现象是指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短时间内出现快速、大幅度下跌的现象。股价崩盘不仅会严重损害上市企业股东的利益,动摇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甚至会造成资源错配,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危及到实体经济的健康。而高管团队作为公司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存在过度自信倾向的高管对公司的投资偏好和项目决策都会产生影响。因此研究高管团队过度自信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行为金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既是对国家基层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城市社区推行网格化治理十几年以来的一次实战效果检验。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的手段和效率能否有效的提升,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现阶段,必须重新审视和改变防控的思维、职责和目标。本文将疫情下杭州市三墩镇S社区的网格化工作开展情况作为研究分析的切入点,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深入的去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地关系较为紧张的阶段。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产生的矛盾日益显著,例如扩张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土地资源稀少与土地使用低效之间的矛盾。农村宅基地在我国建设用地中占比很大,当前也存在诸多违法用地的乱象,诸如宅基地乱占乱建、“小产权房”问题、宅基地的私下交易、农民“被上楼”等等。既有研究主要是从物权的角度来理解宅基地使用权,认为当前宅基地权利体系出现了问题
在当前经济转型,社会利益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行政机关为了行政管理的高效实施,为了行政相对人积极的履行义务,公共利益的维护,催生了行政许可保证金制度。随着行政管理任务的日趋艰难,行政许可保证金制度普遍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海关、旅游业、教育行业、建筑行业、矿山领域中都可以发现行政机关利用行政许可保证金制度来规范行政相对人的经营行为的身影。行政许可保证金制度之所以得以泛运用,主要原因在于保证金
我国反恐行政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行政机关在开展反恐工作中实施的反恐行政权力缺乏系统完善的梳理。规范运行的反恐行政权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恐怖主义活动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能够防止行政机关的权力以反恐为名过度膨胀,对公民权利造成侵犯。本文首先从我国反恐行政权运行的现状分析入手,论述了反恐行政权运行的有效性、有限性,以及有效性与有限性的失衡现状。进而对我国反恐行政权运行失衡的诸多问题进
行政约谈是伴随着新公共服务模式这一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催生出的一系列新的柔性执法管理方式,同时也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种探索。行政约谈运用的广泛化、使用的频繁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术界的广泛思考。行政约谈制度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无论是具有问责性质的内部行政约谈,还是作为新型行政执法方式的外部行政约谈,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运用最为广泛的,与公众最直接相关的便是外部行政约谈(一般
2014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这是1990年行政诉讼法施行24年以来的首次修改。新法施行后,引起了学术界及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修改亮点多达十余个。行政诉讼立案登记制的确立,是此次修法众所瞩目的焦点,并且明确规定于法条之中;例如,新法第51条明文规定了(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诉状)法院应当登记立案的表述,这标志着我国行政诉讼立案审查制向立案登记制的正式转变。立案作为司法程序的首
在当前全球掀起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大背景下,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创新具有的正外部性和高风险特征以及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陷入研发投入动力不足和研发融资困难的双重困境,造成“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介入和干预。如何有效运用政府补助政策促进企业创新,是适应把握科技革命浪潮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企业创新最重要的驱动力量,获得了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