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股价崩盘现象是指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短时间内出现快速、大幅度下跌的现象。股价崩盘不仅会严重损害上市企业股东的利益,动摇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甚至会造成资源错配,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危及到实体经济的健康。而高管团队作为公司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存在过度自信倾向的高管对公司的投资偏好和项目决策都会产生影响。因此研究高管团队过度自信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行为金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价崩盘现象是指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短时间内出现快速、大幅度下跌的现象。股价崩盘不仅会严重损害上市企业股东的利益,动摇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甚至会造成资源错配,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危及到实体经济的健康。而高管团队作为公司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存在过度自信倾向的高管对公司的投资偏好和项目决策都会产生影响。因此研究高管团队过度自信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出发,基于经济个体“非完全理性”的假设,有别于以往文献多关注于CEO或者CFO个人行为的做法,将高管团队视为一个整体,探讨高管团队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2009-2018年的沪深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经过筛选处理后,得到共计14317个有效观测值。参考余明桂、李文贵、潘红波(2013)的方法,选用高管的个人特征为子变量构建过度自信指标。鉴于企业高管的决策一般是团队共同商议的结果,本文选取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以及董事会秘书等在内的五个职位相关的数据来计算高管团队各项子变量的平均值,进而得到高管团队过度自信的综合指标。此外,股价崩盘风险指标用负收益偏态系数和收益上下波动比率来衡量。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和高阶梯队理论等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了两个假设:第一,高管团队过度自信与股价崩盘风险成正比;第二,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高管团队过度自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会减弱。在实证部分,本文首先对两个假设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与假设的预期结果相符,初步证明了假设的正确性。接着本文通过延长股价崩盘风险的时间窗口、变更高管团队过度自信的衡量方式、利用工具变量回归等方法对上述回归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假设依然成立。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到两个主要结论:第一,高管团队过度自信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正相关;第二,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能够降低高管团队过度自信带来的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以上结论为上市公司股价崩盘现象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视角,有助于加强公司对股价崩盘风险的认识和防范。与此同时,为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内部监督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债券市场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开始快速发展,为我国企业融资提供了重要支持。但是,在债券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信用债违约的风险也在大幅上升。我国长期刚性兑付的现象导致市场对于风险和收益这两者的认识出现了重大扭曲,投资者也很少有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同时,由于我国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又使得投资者过于关注国有企业背景,几乎完全忽略了其信用风险的存在,市场化信息也无法充分发挥
自1998年我国出台新的房改政策,停止福利分房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投资旺盛,房价也持续上涨。与此同时,随着生育率的降低和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的人口结构早已显现出老龄化的特征。住房服务于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住房市场的发展必然受到人口结构转变因素的制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适龄购房人口比例的降低,会减少住房需求,引起房价的下跌;另一方面,住房承担养老的功能,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会产生新的老年住房需求,
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产品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投资者对公司信息质量要求变得更高,同时信息解读难度也逐渐增大,因而投资者对分析师预测报告的需求愈加旺盛。分析师作为重要的信息中介之一,同时扮演着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其对公司年报进行研读后会发布盈利预测报告,预测质量会直接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判断。投资者对信息需求的增加,促使分析师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分析定量信息以外的信息,因而
我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17.92%提升到2018年的59.58%,现已进入城镇化质量提高的关键时期。农民工在城市购房最终决定着农民工城市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水平,户籍地就业机会的充足决定了返乡置业的可能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重点研究了农民工迁移意愿对置业选择的影响,探讨影响农民工置业选择的因素,为农民工市民化的推进提供参考。首先,本文归纳整理了关于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一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其研发创新活动不仅是其取得核心竞争力、维持市场竞争地位和提高盈利能力的基础,更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资本市场作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研究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如何影响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做出科学的研发投入决策,投资者做出理性的投资行
自2013年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在促进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借船出海”战略的发展。但是,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主要为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市场化发展程度不够高,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够完善,制度环境比较复杂,使我国对其投资面临着较高的制度风险。为此,探讨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OFDI的影响,对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
经济主体对市场的预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积极正面的预期对经济平稳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不确定性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而明显上升,导致企业和公众的预期受到影响,经济主体的信心也受到动摇,从而可能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由于资产价格的变动被普遍认为反映了经济发展的预期,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公众预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试图以资产价格作为切入点,探
2002年上交所和深交所公布了大宗交易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二级市场大宗交易的开端。大宗交易至今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当下国内二级市场的大宗交易特点为整体规模逐步扩大,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随着投资者交易活动的愈发频繁,很多机构和大股东的增减持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果市场出现大规模减持,必然会对整个二级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本文选择在二级市场发生的大宗交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大宗交
基础设施作为建筑业的重要支柱,为国民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在新形势经济背景下,基础设施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同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之间开始出现矛盾,探索新模式促进基础设施项目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故本文提出将PPP+EPC模式合理引入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中,充分发挥PPP模式的投融资优势和EPC模式的建设管理优势。但是,作为一种兼具开放性和复杂性的系统,PPP+EPC模式
从澳大利亚国内竞争法律政策开始并经由OECD推动,竞争中性原则现在已成为国际软法,对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国家和企业提出了新的议题和挑战。企业竞争中性逐渐成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与投资领域不断强调的重要经贸规则,并且已经体现在国内法以及双边和多边经贸协定等多个重要场景之中。在逐渐趋严的国际投资环境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高交易价值和高失败率的“双高”特征也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