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下黑河上游山区冻土变化及水文响应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m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特殊隔水作用的多年冻土层,其分布和变化在黑河上游山区水文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在升温趋势明显的背景下,多年冻土出现退化现象。因此,开展多年气候变化条件下冻土变化及水文响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在对黑河上游山区多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气象站点地表温度插值数据与MODIS地表温度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应用冻结数模型进行黑河上游山区冻土分布模拟,并分析时空变化特征,同时运用浅层地表水热参数和Stephen公式计算了活动层冻结融化深度,分析了海拔、坡向等地理因素对冻融深度的影响;采用近30年的地表日径流数据,运用改进加里宁方法,计算并分析退水指数与基流量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多年冻土的变化与退水指数之间联系,同时还分析了在缺乏地下水观测区域的冻土变化对径流基流、最小月均流量的影响;最后还利用氘氧同位素技术,应用端元混合模型,估算了葫芦沟小流域径流组分,探讨冻土融水等不同水体对径流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980~2012年,黑河上游山区多年冻土分布面积保持相对稳定并呈现递减趋势,多年平均退化速度约为1.1%/a,下界平均高程抬升速度为12 m/a。2011年为例,上游西支高海拔的山坡和山顶冻结深度大,海拔较低的河流沟谷及北部出山口地区冻结深度小;冻结深度随海拔增加逐渐增大,融化深度则减小,坡向对于冻融深度也具有较大影响。研究发现,西支流域的多年冻土下界平均高程、分布面积比例与退水指数在年尺度变化上分别呈现较好的正、负相关性,表现为多年冻土分布面积比例越大,冻土下界平均高程就越小,退水指数就越小。利用退水指数的年际变化估算研究区西支流域活动层厚度变化,结果呈现为活动层厚度增加速率为1.3%/a。冻土退化可能是引起基流量和最小月均流量增加的因素之一。以上研究对于探讨多年冻土区气候变化下的水文循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圆极化天线由于避免了发射端和接收端的极化对准,具有移动性强、抗多径衰落等优势,在许多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发展迅速的通信系统的需求,天线必须进行创新和发展,研究实现相应的双频、宽频圆极化技术等。另外,液体天线由于自身的特性如可塑性和可重构性强,在各类通信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论文结合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需求,对双频圆极化天线、宽频圆极化天线及液体圆极化天线进行了深入研究及分析,主要
工作不安全感是员工于工作中感知到的对工作在未来能否持续的一种担忧。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组织变革,使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不断上升,导致员工在工作场所采取安全行为的
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强调复杂曲面高精度加工策略,本文旨在对复杂曲面加工质量的误差进行数学建模和定量分析,并通过计算误差的不确定度从而对加工表面的质量情况进行综合评定。通过对轮廓度误差,粗糙度误差,波纹度误差的数值以及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定,为提高复杂曲面加工质量提供了依据和改进思路。主要工作为以下三个方面:1、对于轮廓度误差,首先得到轮廓度误差的数学模型,然后用二次规划算法找到最近点和最佳转换矩
芦苇纤维是天然纤维的一种,具有产量高、可再生、种植成本低的优势。但因其分子结构中存在大量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导致其具有强极性的同时,溶解性能也很差,因此大大限制了
随着WC油田ZJ1-4油藏采出程度的提高,该油藏的含水率逐步升高,产量递减幅度较大。为了提高油田采收率,有必要加深对该油藏储层特征的认识,研究该油藏的储层非均值性。由于隔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用户量急速增加使得有限的频谱资源变得更加稀缺。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考虑动态频谱分配的特点,面向带有不耐烦行为的次级用户,分别基于缓存有
跳频是一种利用载波跳变实现频谱展宽的扩频通信方式。跳频序列的汉明相关特性对于跳频通信系统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准同步跳频码分多址系统中,跳频序列在零时延附近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侯氏黑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气血失和,风激络阻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理论依据,为中医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60例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侯氏黑散及西药基础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药基础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从House-Brackmann量表分级及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表评分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在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土壤湿度是一个重要的气象因子和过程参数,对土壤湿度遥感数据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动和被动的微波遥感因其具备穿透云而捕捉区域乃至全球尺度的
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人口结构的迅速老化是当下社会面对着两大趋势。在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养老服务严重缺失的矛盾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发展养老新模式已成为适老发展的主要目标。“智慧养老”理念的提出与相关智能技术的实践充分证明,智能技术运用到当下接受度最高的居家养老老年人的住宅环境和各项生活服务中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我国在2012年提出养老与科技结合的智慧养老,加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广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