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氮互作对河西走廊紫花苜蓿生物量和品质的影响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shel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改饲是我国农牧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紫花苜蓿因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强及防风固沙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河西走廊粮改饲的农业结构调整中,然而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匮乏、土壤贫瘠,合理灌溉和施肥成为紫花苜蓿高产的主要管理措施。因此确定甘肃河西地区紫花苜蓿栽培草地的合理施氮量和灌溉量,对提高紫花苜蓿栽培草地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量(W1:当地灌溉量的60%;W2:当地灌溉量的80%;W3:当地灌溉1920m~3·hm-2)和施氮量(N1:0 kg·hm-2;N2:40 kg·hm-2;N3:80 kg·hm-2;N4:120kg·hm-2)对2年生紫花苜蓿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水氮互作通过调节产量构成要素维持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的稳定在水氮互作的条件下,紫花苜蓿株高在灌溉量和施氮量为W2N2时实现了最优状态,而紫花苜蓿的单株分枝数在W2N3时最好,而对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没有显著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水氮互作条件下,0~20 cm、20~40 cm、40~60cm和0~60 cm的根系体积在W2N2处理下达到最好,根颈粗、根系生物量0~20 cm、20~40 cm、0~60 cm在W2N3时最优,40~60cm在W3N2时最好。此外,在水氮互作条件下,0~20 cm、20~40 cm、40~60cm和0~60cm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比在W2N3时达到最大;即说明水氮通过促进更多的光合产物向地上分配来维持地上生物量的相对稳定。2.水氮互作通过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与相对饲用价值的含量而改善紫花苜蓿品质以紫花苜蓿品质指标(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与相对饲喂价值)含量(Y)为因变量,进行回归模拟,得到紫花苜蓿品质指标(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含量(Y)与灌溉量(X1)、施氮量(X2)两因子的二元二次多项式拟合的数学模型,发现在水氮互作条件下,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在W2N3条件下时达到了最好,相对饲喂价值均在W2N2条件下时达到了最好。3.合理的水氮互作能够提高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在水氮互作条件下,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在W2N3时最高;而在灌溉量单因素条件下,紫花苜蓿在W2时最高;在施氮量单因素条件下,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在N3时最高。4.理清了灌溉量和施肥量与地下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地上生物量与灌溉量、施氮量的二元二次多项式拟合的数学模型(Y=-4091+6.755X1+9.001X2-0.00209X1~2-0.0004X1X2-0.06024X2~2)说明一定灌水条件下,随施氮量增加紫花苜蓿地下生物量先增加后降低,而一定施氮条件下,随灌水量增加紫花苜蓿地下生物量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因此紫花苜蓿最高地下生物量出现在W2N3。水分利用效率(Y)与灌溉量、施氮量数学拟合方程呈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Y=-148.36+2.194X1+0.0329X2-0.0069X1~2-0.00018X1X2-0.00015X2~2),在灌水一定的条件下,随施氮增加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先增加后降低,在施氮量一定条件下,随灌水量增加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紫花苜蓿最高水分利用效率出现在W2N3。综上所述,W2N2(灌溉量为当地农民灌溉量的80%,施氮40 kg·hm-2)或者W2N3(灌溉量为当地农民灌溉量的80%,施氮80 kg·hm-2)是适于河西走廊紫花苜蓿生产的最佳耦合模式。
其他文献
学位
在新课改的影响与推动下,高考作文试题也随之持续创新。通过文献研究和教学实践发现:当下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并没有真正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这不仅仅和平常作文教学存在的失误有关,还与高考作文命题的走向有着一定的关联。因此,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对课标卷高考作文命题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高考作文命题存在着文体的淡化、立意限制与开放的矛盾,以及批判性思维的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命题者、教学者
学位
学位
学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而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支柱之一。随着2013年中国经济迈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发展阶段,“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由此促使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贷环境和经营风险发生深刻变化。此外,近年来国内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金融脱媒的加剧、互联网金融的火爆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都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冲击。因此,在日益剧变的经营和竞争环境下,科学评价各商业银
紧急避险作为私力救济的一种类型,横跨刑民两大领域,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相对于刑法学者在刑事紧急避险制度方面的研究来说,民法学者们对民事紧急避险制度的研究略显不足。民事紧急避险制度的救济性功能和制度弹性价值还没得到足够重视和应用,公平和效率的价值取向也未得到有效的平衡和实现。本文从紧急避险的渊源、概念以及制度价值出发,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