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忆是一个丰富而又多产的作家。她的作品,不论从题材,还是人物,亦或文化涵蕴,都是广阔而又深刻,在文学世界里,她无疑是一个美丽而又新奇的存在。多年的创作之路上,有过突破,也有过瓶颈,然而,始终未变的是对上海的书写。《长恨歌》是王安忆有意识、有计划的对上海的集中书写。本文欲从城市主题方面入手,从上海书写的角度对《长恨歌》加以研究,挖掘出蕴藏文本深处的日常美学,揭示王琦瑶所隐喻的上海精神,透过整洁严密的文本书写,全面解构《长恨歌》的艺术张力和深刻内涵。论文的正文是分三章来分析和论述的。第一章主要探讨在《长恨歌》里王安忆所构筑的日常化城市美学。王安忆用弄堂、闺阁、鸽子这些典型的审美意象丰富和开拓了一个城市的空间想象,而大量的生活化叙事则让这座城市变得坚实而具体,成为王安忆上海书写里的日常具象,它们和那些富有人性的空间意象相互结合,相互协调,共同构筑了王安忆的日常空间美学,上海这座城市不再只是遥远空洞的想象,而是切实可感,贴心贴肺的。第二章集中论述了蕴藏民间的上海精神。王安忆倾力打造的这个日常化生活化的上海世界,其实是要表达一座城市的思想和精神,在王安忆看来,一座城市最本质的精神内涵其实就蕴藏在最细微最永恒的民间日常生活里。王安忆借助“王琦瑶”的人物形象表达着对上海精神的理解。在《长恨歌》里,王琦瑶是上海女人的“芯子”,是上海性格的化身,集中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特质:精于时尚,钟与情调;骄傲自尊,注重实利;坚强柔韧,随遇而安;埋头生计,不问时事。透过王琦瑶的生命历程和生存状态,我们可以了解到存在于上海市民中集体无意识层面的文化内涵。第三章全面剖析了《长恨歌》里上海书写的文本特征。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三大方面解构细分文本的各项特征。在叙事视角方面,既有“俯视一切”的鸽子视角,也有细腻敏锐的女性视角。在叙事结构方面,《长恨歌》的每一节、每一段都是作者精心策划,苦心经营的:统领全文的意象开篇、设计巧妙的伏笔铺垫、对接完整的三角格局、清晰鲜明的二元对照,整洁严密的叙事结构丰富了文本的表达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王安忆的上海书写有了诗意的美学效果。在叙事语言方面,大量运用的抽象化语言、贯穿全篇的叙述性语言、“啰嗦繁复”的解说性语言成为《长恨歌》极富特色的语言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