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光电振荡器(Optoelectronic Oscillator,OEO)是由光电混合链路构成的环形谐振腔,可以同时输出微波信号和光载微波信号,并且所产生的微波信号具有超低的相位噪声以及在宽频段范围内可调谐等特点,在雷达、无线通信、航空航天等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得益于光电混合链路超宽带和光子技术灵活可调谐的特性,OEO在宽带信号处理和高精度传感、测量等方面也极具应用潜力。本论文围绕可调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电振荡器(Optoelectronic Oscillator,OEO)是由光电混合链路构成的环形谐振腔,可以同时输出微波信号和光载微波信号,并且所产生的微波信号具有超低的相位噪声以及在宽频段范围内可调谐等特点,在雷达、无线通信、航空航天等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得益于光电混合链路超宽带和光子技术灵活可调谐的特性,OEO在宽带信号处理和高精度传感、测量等方面也极具应用潜力。本论文围绕可调谐OEO开展研究工作,重点研究基于OEO的可调谐微波信号产生技术以及OEO在温度传感、微波分频和多格式波形产生方面的应用。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提出了基于电控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单频OEO方案,实现了OEO输出信号频率的精准调谐。该系统采用单个光源,通过电光移频对泵浦光的频率进行精确调控,实现了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OEO的高精度可调谐单频微波信号产生,解决了传统受激布里渊散射OEO中输出信号调谐精度差以及频率不稳定的问题,实验中获得了10 MHz的频率调谐精度。此外,提出了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双频OEO方案,通过电光调制技术产生双频泵浦光,实现了频率自由可定义的双频微波信号产生,实验中该结构产生了频率在2.4-13 GHz范围内自由调谐的双频振荡信号。(2)提出了基于电控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傅里叶域锁模OEO,解决了传统傅里叶域锁模OEO输出信号扫频线性度较差的问题。通过在环路中引入两个由外部电信号驱动的电光移频模块,分别用于产生频率可调的泵浦光和快速扫频的信号光,傅里叶域锁模OEO实现了具有高频率调谐精度、高线性度的线性啁啾微波信号产生。实验中,该方案获得了带宽为1-4 GHz、中心频率为15.644-17.144 GHz的可调谐线性啁啾微波信号,其最大的时间带宽积为82000,啁啾率为0.195GHz/μs,线性度小于1.7%,相位噪声为-113.98 d Bc/Hz@10 k Hz。该系统有望应用于高精度成像雷达中。(3)提出了主动锁模OEO结构,解决了传统OEO系统中难以实现稳定多模振荡的问题,产生了具有低近载频端相位噪声的微波脉冲信号。通过在环路中加入幅度调制器,当其驱动信号的频率满足主动锁模条件时,OEO环路内可以形成稳定的相干多模振荡,从而实现了微波脉冲信号的输出。通过调节驱动信号的频率,该系统可实现对振荡脉冲重复频率的调谐。分别从理论分析、数值仿真以及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实验中,主动锁模OEO产生了中心频率为4.01 GHz、重复频率可调谐的微波脉冲信号。并且,与传统OEO相比,主动锁模机制对OEO输出信号的近载频端相位噪声优化了近40 d B。进一步地,为了解决谐波锁模OEO中存在超模噪声的问题,提出了双环主动锁模OEO结构。利用双环路结构的“游标”效应,该系统实现了对超模噪声的有效抑制。实验中,2阶和5阶双环谐波锁模OEO的超模噪声抑制比分别为60 d B和55 d B,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基于微波光子滤波器的可调谐主动锁模OEO,实现了对振荡脉冲信号载波频率的调谐,并在实验中,获得了载波频率在2-8 GHz可调谐的微波脉冲信号。主动锁模OEO有望应用于脉冲多普勒雷达系统中。(4)在OEO的应用基础研究方面,首先,提出了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温度传感OEO结构。利用不同种类的光纤布里渊频移量不同的特性,该系统可以产生频率与温度相关的低频振荡信号,从而实现对温度信息的高速、高灵敏度解调。实验中,该系统产生了频率为1.2 GHz的振荡信号,并获得了1.364 MHz/℃的温度传感灵敏度。其次,提出了基于OEO的宽带可重构微波分频系统。通过切换环路内电光调制器的工作状态,该系统可获得不同的分频系数。实验中,实现了对3.18-8.18 GHz输入本振信号的2分频和3分频处理。最后,提出了基于偏压调制OEO的多波形产生技术。通过改变输入至调制器直流偏置端口低频驱动信号的类型,该系统可以实现不同的振荡状态。实验中,利用单个OEO环路直接产生了正弦、脉冲以及矩形波三种类型的微波信号。该方案有利于OEO应用于多功能一体化的微波系统中。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面向计算机视觉的生成模型研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生成对抗网络具有最深远的影响。相较于其他传统的生成模型,生成对抗网络中生成器与鉴别器的对抗训练可以在显著提升生成样本生成质量的同时避免传统生成模型近似或者变分的推导过程。另一方面,由于生成器不直接参与数据分布的学习,这使得生成对抗网络对与数据分布相关的先验知识并不敏感,从而可以更好地生成与数据分布相似但又不完全相
半导体材料作为制造光电器件的基本材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提纯、拉制、掺杂等加工工艺制成各种半导体元器件,广泛应用在微电子、光伏能源、光电集成等各个领域。随着半导体器件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精确地控制半导体材料中掺杂剖面分布是实现器件特定性能的关键步骤,这对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检测技术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因此,发展无损、非接触、快速、高灵敏度的半导体检测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光载流子辐射测量技术,考
转换反应型正极材料因具备高容量、高能量密度优势而被认为是一类极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电池材料。本研究中选择了低成本、高活性的硫化物类转换反应型材料,着重探究了Cu S、Fe S2和Fe Sx(1≤x≤1.14)这几类具备优异潜质的过渡金属硫化物材料,揭示了这些物质在电化学过程中的微观和宏观过程。总的来说,本论文完成了对过渡金属硫化物从材料制备、性能测试、机理探究、材料应用到改性尝试的综合评估,为进一步
随着信息传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的需求不断增长,全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可以预见第五代移动通信(5th Generation,5G)将很快到达其性能的极限,难以满足未来通信需求。超五代(Beyond 5G,B5G)移动通信将在5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通信速率,拓展通信范围,加强通信的安全性,增强系统的智能性。因此,B5G通信网络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创新研究,探索新的通信频段
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具有宽带隙、高临界击穿电场及高饱和电子漂移速率等优异特性,特别是AlGaN/GaN异质结具有高浓度的二维电子气(2DEG),使得GaN功率器件在高压、大功率、低功耗及小型化方面独具优势,在电动汽车、激光雷达、通用电源设备及数据中心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在高性能GaN器件的新结构、物理特性、制备工艺以及可靠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首先在耐压方面,由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功率放大器作为发射端的核心部件,在迎来巨大市场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设计方面的挑战。如何解决功率放大器在转换效率与工作带宽之间的相互制约成为了设计者面临的关键问题。对此,本文首先提出了改进型混合连续类功率放大器,缓解了其理论中带宽拓展与效率退化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功率模式三频带功率放大器设计方案,以适应不同基站、特种设备的发射需求,并利用输入输出谐波联合控制方法进一
数据采集系统作为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核心单元,在通信、核物理、深空探测、测量仪器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领域中的信号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其带宽更宽,瞬态特性更加显著,对测试的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然而,受到现有集成电路工艺的限制,单片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芯片难以达到数据采集系统的指标,尤其是采样率指标的要求
工业物联网中嵌入了数百万工业设备,对于实时工业无线信息物理系统中的无线控制,无线通信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基于密码的安全机制因为其基于计算的安全性能限制和高的复杂度,不能满足工控的无线安全的需求。工业实时控制需要低复杂度、轻重量的安全措施,以降低通信的处理时延,提高通信效率,实现超可靠、高安全和低延迟通信。物理层安全技术主要利用无线信道的物理特性(例如,衰落、噪声和干扰)来实现保密消息安全传输
为了满足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业务的大容量传输需求,现代光纤通信开始由非相干系统向相干系统演进,脉冲幅度调制(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PAM)和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等高阶调制格式信号已在光网络中实际应用。然而,高阶调制信号对光纤非线性或放大自发辐射噪声(amplified spontaneous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初级生产量增加,进而导致输入土壤的新鲜有机物量增加。输入土壤的新鲜有机物,一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CO2和形成微生物量,另一部分通过物理保护转化为土壤有机质。新鲜有机物输入可能加速原土壤有机质分解,产生激发效应,同时还促进土壤氮释放。然而,土壤有机质激发效应的潜在微生物机制以及输入有机物的物理保护和土壤氮矿化的调控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选取土壤氮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