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质激发效应的微生物和非生物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初级生产量增加,进而导致输入土壤的新鲜有机物量增加。输入土壤的新鲜有机物,一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CO2和形成微生物量,另一部分通过物理保护转化为土壤有机质。新鲜有机物输入可能加速原土壤有机质分解,产生激发效应,同时还促进土壤氮释放。然而,土壤有机质激发效应的潜在微生物机制以及输入有机物的物理保护和土壤氮矿化的调控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选取土壤氮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很大的两种黑土和两种红壤,添加0,0.5,1.0和2.0 g C kg-1的13C标记葡萄糖,开展48天的室内培养实验,拟实现三个目标:(1)认识不同土壤激发效应对葡萄糖添加量的响应;(2)同时定量葡萄糖诱导的微生物量和残体量、酶活性、土壤矿质氮和葡萄糖物理保护的变化量;(3)揭示土壤有机质激发效应动态和强度以及土壤有机质变化的调控机制和关键控制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激发效应动态及其调控机制。四种土壤的激发效应均在培养1天内达到峰值,然后下降,在20天后保持相对稳定且较低的速率。输入土壤的葡萄糖在培养第1天有67-92%被物理保护起来,该物理保护量随培养时间增加而降低,到培养末为4-37%。葡萄糖添加引起土壤矿质氮降低,其降低量为土壤初始矿质氮量的0.02-0.1%,且在培养第1天后随时间增加没有显著变化。利用葡萄糖的细菌生物量在所有采样时间点都增加;而利用土壤有机质的真菌生物量在大多数采样时间点都降低;细菌残体量在1-20天降低,碳氮相关酶活性在一些土壤中和时间点增加。激发效应峰前的激发效应速率在葡萄糖添加量间没有差异,而激发效应峰后的激发效应速率随葡萄糖添加量增加而增加。激发效应峰前的激发效应与土壤初始真菌生物量比例正相关,与土壤矿质氮和输入碳的比值负相关。激发效应峰后的激发效应与物理保护的葡萄糖量、矿化的土壤氮量、利用葡萄糖的细菌和真菌增加量正相关。这些结果为激发效应的激活作用、偏好性底物利用、微生物残体再利用和共代谢提供了实验证据;表明葡萄糖的物理保护通过影响微生物生长和周转控制激发效应时间动态。激发效应峰受激活的真菌,或葡萄糖被物理保护前利用葡萄糖的微生物快速周转调控;下降阶段的激发效应受微生物残体再利用调控;长时间持续的低激发效应可能是葡萄糖的物理保护所致。激发效应强度及其调控机制。葡萄糖添加诱导四种土壤均产生正激发效应(0.4-3.0 mg C g-1 SOM-C),其强度随葡萄糖添加量增加而增加,低氮土壤激发效应高于高氮土壤。添加2 g C kg-1葡萄糖诱导的激发效应增加量在低氮红壤、低氮黑土和高氮黑土中低于,而在高氮红壤中高于添加1 g C kg-1葡萄糖诱导的激发效应增加量。葡萄糖添加导致所有土壤细菌和真菌生物量增加,土壤氮矿化;导致所有土壤真菌残体量增加,一些土壤细菌残体量降低。低氮土壤的细菌真菌增加量的比值高于高氮土壤。激发效应强度与增加的真菌生物量和矿化的土壤氮量正相关。真菌增加的生物量取决于培养前输入碳与土壤矿质氮的比值,以及培养后土壤氮矿化量。细菌和真菌增加的生物量对土壤矿质氮的需求不同,前者是后者的40倍。这些结果表明,微生物生长通过共代谢葡萄糖产生正激发效应,真菌通过再利用细菌残体产生正激发效应,细菌通过偏好利用输入的葡萄糖和土壤矿质氮产生负激发效应。土壤氮矿化和激发效应同时发生,真菌主导土壤氮矿化,而矿化的土壤氮用于细菌生长,土壤氮挖掘是激发效应的结果,而不是其驱动机制。激发效应强度随葡萄糖添加量增加是微生物量增加的结果;低氮土壤相对高氮土壤有更高的激发效应是更高真菌增加量的结果。低氮红壤、低氮黑土和高氮黑土中高量葡萄糖诱导的激发效应增加量降低可能是细菌的偏好底物利用增加所致;高氮红壤中高量葡萄糖诱导的激发效应增加量增加可能是高量的细菌共代谢所致。土壤有机质变化及其调控机制。两种高氮土壤有机质的烷氧C相对比例高于,而芳香C-C和芳香C-O相对比例低于两种低氮土壤。两种高氮土壤激发效应低于,而物理保护的葡萄糖量高于两种低氮土壤。葡萄糖添加虽然诱导四种土壤产生正激发效应,但是在培养期间土壤有机质净增加319.29-1515.10 mg C kg-1,其增加量随葡萄糖添加量增加而增加,且两种低氮土壤(319.29-1406.67 mg C kg-1)低于两种高氮土壤(353.26-1515.20 mg C kg-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金属氧化物通过与土壤砂粒级矿物结合态有机质、非极性烷基碳的相互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和矿化氮、葡萄糖通过影响细菌和真菌生物量的增加调控激发效应;金属氧化物抑制输入葡萄糖(kp,-0.856)和土壤有机质(kp,-0.572)的分解,进而增加土壤有机质。这些结果说明金属氧化物通过对输入有机物和原土壤有机质的保护导致土壤有机质净增加;揭示了矿物保护和微生物生长,而非土壤有机质难降解性对土壤有机质增加的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电磁波作为现代信息传递的载体,在通信,成像,以及医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可见近红外光由于其高频率以及强抗干扰力等特点,成为当前光控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传统的光学元件主要是通过传播过程中相位的累积实现电磁波的操控,例如,利用曲面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实现光束聚焦、基于双折射材料实现偏振转换等,但是,其通常具有体积庞大、结构厚重等缺点,难以实现集成化和小型化的器件发展需求。而基于亚波长纳米结构的光学
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面向计算机视觉的生成模型研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生成对抗网络具有最深远的影响。相较于其他传统的生成模型,生成对抗网络中生成器与鉴别器的对抗训练可以在显著提升生成样本生成质量的同时避免传统生成模型近似或者变分的推导过程。另一方面,由于生成器不直接参与数据分布的学习,这使得生成对抗网络对与数据分布相关的先验知识并不敏感,从而可以更好地生成与数据分布相似但又不完全相
半导体材料作为制造光电器件的基本材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提纯、拉制、掺杂等加工工艺制成各种半导体元器件,广泛应用在微电子、光伏能源、光电集成等各个领域。随着半导体器件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精确地控制半导体材料中掺杂剖面分布是实现器件特定性能的关键步骤,这对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检测技术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因此,发展无损、非接触、快速、高灵敏度的半导体检测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光载流子辐射测量技术,考
转换反应型正极材料因具备高容量、高能量密度优势而被认为是一类极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电池材料。本研究中选择了低成本、高活性的硫化物类转换反应型材料,着重探究了Cu S、Fe S2和Fe Sx(1≤x≤1.14)这几类具备优异潜质的过渡金属硫化物材料,揭示了这些物质在电化学过程中的微观和宏观过程。总的来说,本论文完成了对过渡金属硫化物从材料制备、性能测试、机理探究、材料应用到改性尝试的综合评估,为进一步
随着信息传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的需求不断增长,全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可以预见第五代移动通信(5th Generation,5G)将很快到达其性能的极限,难以满足未来通信需求。超五代(Beyond 5G,B5G)移动通信将在5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通信速率,拓展通信范围,加强通信的安全性,增强系统的智能性。因此,B5G通信网络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创新研究,探索新的通信频段
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具有宽带隙、高临界击穿电场及高饱和电子漂移速率等优异特性,特别是AlGaN/GaN异质结具有高浓度的二维电子气(2DEG),使得GaN功率器件在高压、大功率、低功耗及小型化方面独具优势,在电动汽车、激光雷达、通用电源设备及数据中心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在高性能GaN器件的新结构、物理特性、制备工艺以及可靠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首先在耐压方面,由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功率放大器作为发射端的核心部件,在迎来巨大市场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设计方面的挑战。如何解决功率放大器在转换效率与工作带宽之间的相互制约成为了设计者面临的关键问题。对此,本文首先提出了改进型混合连续类功率放大器,缓解了其理论中带宽拓展与效率退化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功率模式三频带功率放大器设计方案,以适应不同基站、特种设备的发射需求,并利用输入输出谐波联合控制方法进一
数据采集系统作为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核心单元,在通信、核物理、深空探测、测量仪器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领域中的信号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其带宽更宽,瞬态特性更加显著,对测试的数据采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然而,受到现有集成电路工艺的限制,单片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芯片难以达到数据采集系统的指标,尤其是采样率指标的要求
工业物联网中嵌入了数百万工业设备,对于实时工业无线信息物理系统中的无线控制,无线通信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基于密码的安全机制因为其基于计算的安全性能限制和高的复杂度,不能满足工控的无线安全的需求。工业实时控制需要低复杂度、轻重量的安全措施,以降低通信的处理时延,提高通信效率,实现超可靠、高安全和低延迟通信。物理层安全技术主要利用无线信道的物理特性(例如,衰落、噪声和干扰)来实现保密消息安全传输
为了满足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业务的大容量传输需求,现代光纤通信开始由非相干系统向相干系统演进,脉冲幅度调制(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PAM)和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等高阶调制格式信号已在光网络中实际应用。然而,高阶调制信号对光纤非线性或放大自发辐射噪声(amplified spontane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