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本文以早熟京茄1号、京茄218、京茄黑龙王、黑霸、三亚5号和1112×407六个不同品种茄子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TTC染色液浓度、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对茄子种子生活力测定的差异,摸索出TTC染色法测定茄子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条件[1],以期为茄子种子生产和销售提供参考依据,为茄子种子生活力TTC测定法早日列入我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和《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奠定基础[1]。其次为探究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打破休眠的影响因子,本文特以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2014年生产的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 Swartz)种子为研究材料,该种子未经破休眠处理具有极强的休眠特性。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总结分析,采用多种方法试图打破其休眠,以便获得适宜的打破托鲁巴姆种子休眠的方法应用于农业生产。同时为了进一步探究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与细胞壁降解相关的酶活性变化之间的关系,对托鲁巴姆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β-甘露聚糖酶、β-甘露糖苷酶和α-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浸种温度20℃、浸种时间18h、染色液浓度1%、染色温度35℃、染色时间18h,为TTC法快速测定茄子种子生活力的适宜条件[1];2.托鲁巴姆种子具有很强的休眠特性,新鲜采收的种子不萌发;3.30℃是较为理想的恒温催芽温度,托鲁巴姆种子于第11d开始发芽,30d芽率达到94%;与恒温催芽相比,变温处理有利于打破托鲁巴姆种子的休眠,20℃16h/35℃8h循环变温处理效果最为理想,托鲁巴姆种子于第7d开始发芽,第14d芽率达到96.25%。在适宜变温条件的基础上给予适宜的光照周期,能更为有利的打破托鲁巴姆种子的休眠,35℃14h光照(光源为白炽灯,光照强度为:750-1250lux,下同)和20℃10h黑暗的循环条件,效果较好,托鲁巴姆种子于第6d开始迅速发芽,第14d芽率达到95.5%,表明托鲁巴姆种子已经解除休眠。4.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有利于打破托鲁巴姆种子休眠。采用浓度为5.0m M或10.0m M赤霉素浸种24h的处理方法均能有效打破托鲁巴姆种子休眠,第3d种子开始发芽,第14d芽率分别达到97.34%和98%。但赤霉素处理浓度不易掌握,浓度太低或太高均达不到效果且太高浓度极易对种子产生药害,而且大量使用赤霉素成本较高,建议较大规模生产托鲁巴姆种子使用浓度为5m M赤霉素溶液打破休眠更为经济适宜。其他一些植物激素的试验结果均不理想,对托鲁巴姆种子休眠释放没有太大意义。5.低温层积(4℃)和室温后熟对托鲁巴姆种子解除休眠的作用甚微。6.用常见的化学试剂处理托鲁巴姆种子,发现对打破其休眠的效果也不理想。7.对托鲁巴姆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β-甘露聚糖酶、β-甘露糖苷酶和α-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在干种子中检测不到β-甘露聚糖酶活性,而β-甘露糖苷酶和α-半乳糖苷酶活性已经存在;随着萌发进程加深,β-甘露聚糖酶活性逐渐增强,且在种子即将发芽之前其活性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随后种子才能正常发芽;β-甘露糖苷酶活性逐渐增强;α-半乳糖苷酶活性先出现下降,而后逐渐增强,且在种子即将发芽之前其活性处于较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