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定位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支撑技术之一。获取节点的位置信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项基本功能。若无法得到传感节点的位置信息,则传感节点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位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的支撑技术之一。获取节点的位置信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项基本功能。若无法得到传感节点的位置信息,则传感节点获取的其他信息没有任何意义。提高定位精度一直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研究人员努力的方向,但是受无线信号多径衰落的影响,定位技术一直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因此,设计低成本的新型定位节点和研究低复杂度的定位算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值的定位算法测距过程中容易受到多径衰落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将天线分集技术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方法。本文成功将天线分集技术应用到锚节点上,这种锚节点既可以工作在单天线模式,也可以工作在双天线模式。实验测试中,未使用天线分集技术的定位系统的定位平均误差为4.35米,使用天线分集技术后,定位平均误差是3.16米,定位误差减少了27.4%。采用天线分集技术的节点相比于普通节点,只需增加一根天线和几个电容和电感,成本增加很少,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校正RSSI值的定位算法。受节点布置的现场环境和节点自身硬件性能的影响,各节点测得的RSSI值与经验值的偏差往往不一样,由此提出了节点的RSSI值影响因子。本文通过锚节点之间的互相广播与接收,计算后得到锚节点RSSI值影响因子。用定位过程中测得RSSI值减去相应锚节点的RSSI值影响因子,得到校正后的RSSI值。再用三边定位算法,计算得到未知节点的坐标。本文通过仿真验证和实际测试,均证明使用校正后的RSSI值计算未知节点坐标比使用没校正前的RSSI值定位有更高的定位精度。本算法为了计算锚节点的RSSI值影响因子,只需在锚节点部署后每个锚节点发送一次广播信息,以后再无通信开销,前期的通信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完全符合低功耗小计算量的场合。
其他文献
资源短缺和环境状况日益低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由于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供不应求和环境变差越演越烈。因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仅能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而且对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我国早就明文规定2010年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耗费的资源要比2005年底下调20个百分点,如此一来就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摆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火电厂消耗煤炭、油等资源,产生电资源,目前我国
随着工程领域对控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控制效果,要求描述工业系统的数学模型更加精确。目前,工业系统多采用整数阶模型进行描述,但这仅能体现出系统的部分特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张,人口增多的同时,车辆总数也在不断增加中,造成了道路交通系统压力不断的增大。因此对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
引晶是直拉法单晶生长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个阶段的温度检测主要是由现场操作人员观察坩埚炉内物理现象来完成的。鉴于大规模和超大模集成电路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单晶硅
卫星导航系统是目前被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焦点项目,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组建属于自己的独立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GPS系统、伽利略系统、GLONASS系统以及
随着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技术的的迅猛发展,无人机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航空拍摄、搜索搜
烧结是钢铁冶炼的重要工序之一,烧结矿是我国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烧结矿化学成分的稳定性直接影响高炉炉况和钢铁产品质量。烧结过程是一个具有大滞后性、强耦合性、强非线性等
微型并网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主要目的是使并网控制器能够在并网模式和离网独立工作模式两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普通的并网逆变器主要功能是并网发电,推动新能源的利用,增加电网能源来源的多样性。微型并网控制系统在普通并网逆变器基础上增加了模式切换功能,不仅能在并网模式下工作,同样可以在独立离网状态下工作,两种不同模式之间可以进行主动和被动切换调整。从整个系统工作状态和工作特点进行分析,对可能采用的控制方式
飞行控制系统对外部指令信号的响应瞬态与响应稳态都会直接影响飞行器的飞行安全和完成飞行任务的效能。然而,由于飞行控制系统的模型具有高阶性、非线性性等特点,这就为无人
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多变量控制系统,它将锅炉和汽轮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控制。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保证内部运行参数稳定的前提下具备带变动负荷运行的能力,迅速满足负荷变化的需要及参与电网调频。因此提高协调控制系统控制性能是热工自动化水平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协调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实际应用情况,通过大量的分析和选择比较,提出了基于锅炉蓄热的协调控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