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醒脑苏胶囊是临床使用多年的中药复方制剂,用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中风后遗症、脑梗死等。我们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要求,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稳定性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研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全面阐述了本方的来源、研究概况及立题目的和意义,同时,对处方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性质进行了归纳与总结。2.工艺研究:对处方药材的挥发油提取工艺、水煎煮工艺及醇沉工艺进行正交优选,得出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即将药材粉碎过8目筛,加10倍量的水,浸泡1小时,煎煮5小时;地龙匀浆最佳工艺:加5倍量的水,浸渍2小时,在40℃匀浆6小时;地龙醇沉最佳工艺:药液浓缩至1:1,冷却至室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30分钟,抽滤;水煎煮提取最佳工艺:加12倍量的水,浸泡2小时,提取2次,一次2小时,一次1.5小时。醇沉的最佳工艺:药液浓缩至1:1,冷却至室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静置8小时,抽滤。以颗粒的制粒难易程度、得率、吸湿性、流动性为考察指标,通过平行试验,优选了成型工艺中所需辅料的品种和配比,最后确定了制剂的成型工艺,并对按优化工艺制得的颗粒进行了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最后确定的成型工艺为:按处方比例称取水提取物、地龙提取物等,均过80目筛。将几种细粉混匀,加入药粉量1/2的B-微粉硅胶(4:1)混合辅料,用适宜浓度的乙醇制粒,50℃干燥,整粒,加入处方比例的挥发油,装胶囊即得。3.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以胶囊剂的崩解度、装量及实际生产中的可操作性等为指标,建立了制剂通则检查项目。以黄芪对照药材、赤芍对照药材、川芎对照药材、桃仁对照药材以及红花对照药材为指标,分别建立了成品中黄芪、赤芍、川芎、桃仁以及红花五味药材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以制剂中的黄芪甲苷、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通过HPLC法和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根据三批中试产品的测定结果,暂定本品每颗胶囊含总皂苷不得低于1.08mg,每颗胶囊含黄芪甲苷不得低于0.1786mg。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醒脑苏胶囊的质量标准草案及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书。4.稳定性研究:醒脑苏胶囊属于胶囊制剂,根据其理化性质和使用目的,参考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L胶囊制剂项下相关的要求,及《中药新药质量稳定性研究的技术要求》,按质量标准草案上制定的方法,对三批中试产品进行了初步稳定性考察,经过三个月的考察试验,证明各项指标均在合格范围内,说明胶囊在此包装条件下基本上是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