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种群分化的分子遗传标记研究及性蚜的诱导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1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蚜(Aphis gossypii)属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蚜属(Aphis),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属古北、东洋、澳洲、非洲、新北、新热带6大区系共有种。棉蚜是我国棉花、瓜类等作物的重要害虫。并能传播瓜类、番茄等多种蔬菜作物的病毒病害。特别在华北及西北的半干旱地区已成为农业上的主要害虫。 棉蚜种群有较强的异质性,遗传变异度大,对田间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强,这是导致棉蚜广泛成灾的内在要素,也是棉蚜治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总结了棉蚜种群生态适应性分化研究现状和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及其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将宏观的种群生态学与微观的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用两种多位点遗传标记(随机扩增RAPD-PCR和微卫星引物扩增SRSP-PCR)和两种遗传多样性指标以及遗传距离、相似性指数、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棉蚜的寄主适应性分化和季节种群的体色分化以及夏季黄色小型蚜的来源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田间观察和分子标记对棉蚜的7种蚜型进行研究;成功地人工诱导棉蚜性蚜(性雌蚜和雄蚜)产生并交配产卵;同时,对运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生态学问题的方法设计及统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棉蚜基因组DNA的遗传标记研究结果表明,棉蚜种群的不同阶层(克隆系内、同一类群内不同克隆系间、不同类群间)的DNA多态性差异是逐层递进的。并证实同一寄主类群或季节类群内不同克隆系间的DNA差异小于不同寄主类群或季节类群间的DNA差异。 不同寄主棉蚜群体的随机引物扩增结果表明:在不同寄主上生活的棉蚜群体的分化仅在种群水平,尚未达亚种水平的分化。而且根据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可以推测:在南京地区,棉花和瓜类上的棉蚜主要来自冬寄主木槿和石榴上,而极少来自冬寄主花椒上。微卫星引物扩增结果说明:棉蚜在其主要木本冬寄主上遗传分化程度较小,而冬寄主种群与夏寄主种群,夏寄主棉蚜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大。 自然温度下,棉蚜存在体色不变的黄色生物型(干母和其后代始终为黄色)和体色可变的生物型(干母为绿色,其后代有绿色和黄色两种体色卜棉蚜的体色变化与温度及营养条件密切相关。 棉蚜不同季节不同体色类群的分化己达种群水平的分化,但未达亚种水平的分化。棉田内棉蚜种群则为混合类群。而夏季黄色小型蚜并非是异于其他季节体色棉蚜类群的另一种独立的遗传型。它主要来自绿色于母经多代选择分化的黄色后代,也有小部分可能来自干母黄色的体色不变型。至于其遗传和环境影响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对棉蚜有性世代观察结果表明:南京地区棉蚜的有性世代始于秋末冬初(l月下旬),仅持续两到三周,一头雄蚜可与多头性雌蚜交配。 用3种微卫星引物对棉蚜7种蚜型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棉蚜的有性蚜型和无性蚜型之间在遗传上有较大的差异,且有性蚜型和无性蚜型各有其特征带(CharCteristic band);性母与性雌蚜、雄蚜的遗传关系十分接近:干母和于雌的遗传关系很近,但孤雌蚜己与二者有明显分化. 棉蚜性蚜人工诱导的试验结果表明:14C和 18’C下能诱导性蚜产生,而 22℃下诱导则不产生性蚜,可以估计棉蚜性蚜产生的临界温度约为 20’C左右。14℃、18℃下随光照时间的缩短棉蚜性蚜比例有提高的趋势。在一定的光照条件(<12 ’J’时吓,温度是棉蚜性蚜产生的重要因素,温光条件有一定的积累效应。人工诱导性蚜产生的有效条件为18℃,SL:16D处理三代或18℃,10L:14D处理一代(同时,还必需注意选育生殖日龄Z10天的后代)。
其他文献
黄原胶和魔芋胶都是非凝胶多糖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共混可以出现强烈的协同效应。本文研究当黄原胶和魔芋胶以 5 / 5的配比共混 ,总浓度为 1% ,温度、柠檬酸、蔗糖和功能型甜
目的探讨熟地提取液对小鼠游泳能力和SOD含量的影响。方法小白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0.1 ml/10g,实验组用熟地提取液(含生药0.1 ml/1
<正>新华社东京电日本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喝一两杯咖啡的人比不喝咖啡的人肝癌发病率要低一半。据《读卖新闻》报道,东京全国癌症中心的这项研究始于1990年,研究小组
期刊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也是一个典型的多型性物种,它是蚜虫、松干蚧、粉蚧等害虫的主要天敌。现在正被人们广泛释放用来对蚜虫和蚧虫
【正】 《儒林外史》题名曰“外史”,系对应于正史中之《儒林传》而言。吴敬梓“以《史》《汉》才作为稗官”,既有继承古代史家“不虚美,不掩善”、“寓褒贬,别善恶”的传统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在防治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