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肿瘤治疗手段的日益丰富,患者生存期的逐渐延长,如何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关注焦点。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贯穿肿瘤全程,是治疗中断、康复受阻及生活质量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NCCN指南将CRF定义为:一种痛苦的、持续的、主观的、有关躯体、情感或认知方面的疲乏感或疲惫感,与近期的活动量不符,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并且妨碍日常生活。CRF病理机制尚在探索,影响因素多样,指南首推非药物干预,西医缺乏有效干预措施。中医治疗CRF手段丰富,疗效突出,但尚缺乏统一辨证分型标准,使得疗效各异。因此,进一步研究CRF的证候特征及影响因素尤为重要。研究目的:1.通过横断面研究,描述CRF人群特征、疲乏情况、证候特征。2.通过差异性比较及回归分析探索CRF患病及疲乏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1.通过方便抽样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门诊及病房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进行横断面信息采集。2.主要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疲乏情况和证候特征;一般资料由一般资料表收集(包括人口学资料、肿瘤学资料、心理社会学资料);疲乏情况先由疲乏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Fatigue Scale,VFAS)筛选患者是否疲乏,若存在疲乏,再根据ICD-10诊断标准判断患者是否符合CRF,最后利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中文版(the Revised Piper’ s Fatigue Scale-Chinese Version,RPFS-CV)评估患者的疲乏程度、不同维度疲乏得分;证候特征借助中医四诊信息表在中医肿瘤科主治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分型。3.采用EpiData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一般资料、疲乏情况、中医证候特征进行描述;围绕“是否疲乏”“疲乏程度”对一般资料、中医证候进行差异性比较,对差异性显著和可能影响CRF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探索CRF患病及疲乏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以下计数资料均表示n+%,计量资料均表示中位数+范围)1.癌因性疲乏情况:本研究最终纳入306例恶性肿瘤患者,疲乏患者229例,CRF患病率为75%。总疲乏均分为3.95±1.63,属于中度疲乏;各维度总体疲乏均分从高到底分别为:情感>感觉>行为/严重性>认知/情绪(4.9±2.62>4.1 ±1.83>3.6± 1.90>3.0± 1.83)。2.一般资料比较:(1)CRF与非CRF组间比较:饮食结构/口味(p=0.039)、既往是否抗肿瘤治疗(p=0.036)、KPS(p<0.001)、焦虑状态(p=0.003)、抑郁状态(p<0.001)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疲乏程度组间比较:病理类型(p=0.025)、既往是否抗肿瘤治疗(p=0.025)、合并症(p=0.010)、KPS(p<0.001)、焦虑状态(p<0.001)、抑郁状态(p<0.001)在三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癌因性疲乏患者的证候特征:3.1疲乏程度与单证候的关系:(1)CRF与非CRF组间比较:气虚证(p<0.001)、血虚证(p=0.001)、阳虚证(p=0.032)、脾虚证(p=0.024)、肾虚证(p=0.044)、肺虚证(p=0.004)、心虚证(p<0.001)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虚性证素上,CRF气虚频次最高,非CRF阴虚频次最高;脏腑证素上,非CRF肝虚频次最高,CRF脾虚频次最高;实性证素上,非CRF寒湿频次最高,CRF气滞频次最高。(2)疲乏程度组间比较:气虚证(p<0.001)、心虚证(p<0.001)、脾虚证(p=0.007)、肝虚证(p=0.002)、寒湿证(p=0.003)在三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虚性证素上,轻、中、重度疲乏均以气虚证频次为最高;脏腑证素上,轻度疲乏肾虚证频次最高;中度疲乏心虚证频次最高;重度疲乏肝虚证频次最高;实性证素上,轻度、中度疲乏气滞证频次最高;重度疲乏寒湿证频次最高。3.2疲乏维度与单证候的关系:229例疲乏患者中,气虚证、脾虚证、心虚证、肝虚证、寒湿证、气滞证在不同维度的疲乏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①气虚证患者的情感、感觉、行为/严重性维度的疲乏程度更重;②脾虚证患者的情感、感觉、行为/严重性、认知/情绪维度的疲乏程度更重;③心虚证患者的情感、感觉、行为/严重性维度的疲乏程度更重;④肝虚证患者的感觉、行为/严重性、认知/情绪维度的疲乏程度更重;⑤寒湿证患者的情感、感觉维度、行为/严重性的疲乏程度更重;⑥气滞证患者的感觉维度、行为/严重性的疲乏程度更重。3.3疲乏伴焦虑/抑郁状态与单证候的关系:(1)疲乏伴焦虑状态与单证候的关系:脾虚证(p<0.001)、肝虚证(p=0.001)的焦虑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脾虚证、肝虚证患者较非脾虚证、非肝虚证患者焦虑评分更高。(2)疲乏伴抑郁状态与单证候的关系:脾虚证(p=0.005)、肝虚证(p=0.006)、心虚证(p=0.045)的抑郁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脾虚证、肝虚证、心虚证患者较非脾虚证、非肝虚证、非心虚证患者抑郁评分更高。3.4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复合证型特点及比较:(1)复合证型特点:9例无中医证型,非CRF 6例(66.7%),CRF 3例(33.3%);48例为单证,单一虚证38例,CRF 21例(55.4%),单一实证10例,CRF 5例(50%);2证及以上的复合证型249例,CRF 200例(80.3%),复合证型中,纯虚证组合147例,CRF 120例(81.6%),虚实夹杂102例,CRF 80例(78.4%),本次调查未见纯实证组合。(2)复合证型比较:纯虚证组合、虚实夹杂(p=0.002)在不同疲乏程度组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轻、中、重度疲乏在复合证型中占比,轻及中度疲乏:纯虚证组合>虚实夹杂(轻度(55/94,58.5%)>(23/94,24.5%),中度(62/121,51.2%)>(46/121,38%)),重度疲乏:虚实夹杂>纯虚证组合(11/14,78.6%>3/14,21.4%),可见虚实夹杂呈现出重度疲乏较多的趋势。纯虚证组合及虚实夹杂在CRF与非CRF组间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3.5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中医症状聚类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得出6个CRF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心肝血虚证、肾阳虚证、脾虚气滞证、寒湿困脾证。4.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1)CRF患病的影响因素:饮食结构/口味基本均衡(p=0.008,OR=0.374,95%CI:0.180-0.778)、目前治疗方式(化疗(p=0.014,OR=7.068,95%CI:1.497-33.375),放疗(p=0.006,OR=5.455,95%,CI:1.619-18.375))、抑郁状态(p<0.001,OR=1.378,95%CI:1.212-1.568)、气虚证(p<0.001,OR=12.955,95%,CI:6.042-27.778)、阳虚证(p=0.011,OR=11.676,95%,CI:1.743-78.233)可能是CRF患病的影响因素;饮食结构/口味基本均衡与CRF患病呈负相关关系,正接受化疗或放疗、抑郁状态、气虚证、阳虚证与CRF患病呈正相关关系。(2)疲乏程度的影响因素:年龄<30岁(p=0.007,OR=0.014,95%CI:0.001-0.317)、既往接受过抗肿瘤治疗(p=0.003,OR=0.372,95%CI:0.196-0.707)、确诊未治疗(p=0.019,OR=7.367,95%CI:1.386-39.150)或围西医治疗期(p=0.002,OR=4.078,95%CI:1.670-9.956)、焦虑状态(p<0.001,OR=0.155,95%CI:0.058-0.418)、抑郁状态(p<0.001,OR=0.202,95%CI:0.099-0.411)、寒湿证(p=0.001,OR=0.237,95%CI:0.100-0.562)、湿热证(p=0.001,OR=0.140,95%CI:0.042-0.470)、心虚证(p=0.001,OR=0.368,95%CI:0.199-0.679)可能是疲乏程度的影响因素;年龄<30岁与疲乏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既往接受过抗肿瘤治疗、处于确诊未治疗或围西医治疗期、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寒湿证、湿热证、心虚证与疲乏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1.本研究中高达75%的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乏,以中度疲乏常见,情感维度疲乏突出。2.CRF总体以虚证为主,疲乏程度越重,虚证比例越高,且虚实夹杂证呈现重度疲乏较多趋势;CRF以脾脏亏虚为主,涉及心肝二脏,与焦虑、抑郁密切相关。本次调查聚类分析得出6个CRF常见的中医证型: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心肝血虚证、肾阳虚证、脾虚气滞证、寒湿困脾证。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食结构/口味基本均衡患CRF的可能性更小,正进行化疗或放疗、抑郁状态、气虚证、阳虚证是CRF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小于30岁可能与疲乏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既往接受抗肿瘤治疗、处于确诊未治疗或围西医治疗期、焦虑/抑郁状态则可能为导致CRF加重的危险因素,中医证候寒湿证、湿热证、心虚证的发生与疲乏程度的加重呈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