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是对个体行为有重要动机作用的心理系统,对个体生活与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认为愤怒作为一种消极情绪对攻击行为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而新近的一些研究发现,情绪这一主观因素会受到个体的道德判断的影响。面对同样的情绪刺激,不同个体产生的情绪反应不同,在此过程中道德判断发挥的作用,可以改变或控制我们的行为。因此,本研究从诱发愤怒情绪出发,结合道德判断和攻击行为考察三者关系,为减少和控制攻击行为提供一些帮助。本研究采用了Diener和Efnraons(1984)修订的情绪自评量表来检验情绪诱发。采用刘惠军、高红梅修订的状态愤怒量表、愤怒表达量表。攻击的道德判断问卷采用姚利、王美芳等人在2009年对MRA问卷进行的中文修订版;对外显攻击行为的测量采用Buss和Perry编制的中文修订版攻击行为问卷和纸质内隐攻击性词干补笔测试问卷。以河北大学230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到了大学生愤怒情绪、道德判断与攻击行为在控制变量上的差异特征,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考察了道德判断在愤怒情绪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的愤怒情绪在性别、城乡和年级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在愤怒表达总体上的得分男生要显著高于女生,而在愤怒表达变量上内部控制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城乡差异上愤怒感觉维度上差异显著,乡村均分均高于城市均分。即乡村的愤怒体验高于城市的愤怒体验;年级差异上在愤怒感觉这一维度上产生了显著差异,随着年级升高,愤怒感觉也升高;(2)大学生道德判断总体及其各维度在性别、城乡及是否独生和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攻击行为在外显攻击总体上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仅在身体攻击这一维度上男生身体攻击显著高于女生。内隐攻击及其各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只有内隐言语攻击维度上女生内隐言语攻击显著高于男生内隐言语攻击。年级差异上,二年级的内隐言语攻击显著高于一年级。在城乡差异上,城市的冲动攻击要显著高于农村。攻击行为在是否独生上差异不显著;(4)大学生的愤怒情绪对道德判断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5)大学生道德判断对攻击行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6)大学生的愤怒情绪对攻击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7)道德判断在状态愤怒与外显攻击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道德判断在状态愤怒对内隐攻击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