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气化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综合性能的评估

来源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esw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生物质气化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手段,因其高效、节能以及环保等特点得到各国的大力支持。目前,生物质气化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已经运用到许多建筑中,然而科学、正确的评价是推动系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重要环节。本论文以中国北京某办公楼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案例研究。以天然气三联供系统为参考系统,研究基于不同运行模式下生物质气化冷热电联供三联供系统的综合性能。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生物质气化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综合性能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以电定热模式下运行时,系统取得最优的综合性能;然而,基于以热定电模式下系统的综合性能最差。环境性能对每种运行模式的综合性能影响最大,经济性能的影响最小。年二氧化碳排放、(火用)效率以及生物质能利用率是影响运行模式综合性能的主要指标。生物质气化三联供系统的综合性能受许多影响参数的影响,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出生物质气化炉效率的变化对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最大,电价对综合性能的影响最小。为了验证层次分析法原理在生物质气化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综合性能评估中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本论文还使用其他评估方法对系统的综合性能特性进行评估。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电池的能量密度、寿命及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高容量、长寿命、高安全的新型NCM三元材料研制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提高三元材料在工作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为手段,以延长循环寿命,为锂电池工作提供更加稳定的热安全性为主要目的,分别探究了Li[Co2xNi0.5-xMn0.5-x]O2和Li[Ni0.6Co0.2Mn0.2]1-xMxO2(M=Ga,Cr)材料的
本课题通过一种简便的氧化还原接枝法开发了一种高镍含量的聚合物层析介质。以大孔聚丙烯酸酯类微球为基质,亚氨基二乙酸改性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作为功能单体(GMA-IDA),通过Ce4+引发其在微球表面及孔道内部进行接枝共聚。以单体接枝量为性能指标,分别对Ce4+接枝共聚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考察,发现随着GMA-IDA浓度(0.075-0.4 mol/L)、Ce4+浓度(0.0075-0.025
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场景日趋丰富,助力电信、商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行业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程序软件的大小呈指数形式增长,据统计各种数据以每五年十倍的趋势增长,拥有强大的软件产业是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之一。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如果未满足有关的规定要求,就会导致系统出错或崩溃,这种影响软件或程序顺利进行的问题就称为软件缺陷。软件缺陷若得不到及时发现和修正,随
在危化品行业相关领域中,危化品仓储安全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重点问题,直接关系城市安全、生产安全。传统的危化品监管方式以视频监控、人工监管为主,然而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存在着监控摄像头视野有限、仓库堆垛物品遮挡视野等问题,这使得危化品仓库安全监管效果大打折扣。为了解决现存的危化品仓库安全监管问题,实现危化品仓库货物存放距离的智能安全检测,本文结合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的相关技术,开展库内大场景三维重建技术研
本文从降低能量数量与品位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基于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建筑物墙体保温厚度的优化问题。最大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数量与品位的墙体保温厚度的新优化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墙体的保温改造技术与热电厂乏汽的余热回收改造技术,二者技术结合的关键是集中供热系统供回水温度的变化。墙体保温厚度的增加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热损失,集中供热系统的供回水温度也会降低。供回水温度的降低为热电厂乏汽余热的回收创造了
随着港机生产制造要求的进一步提升,焊接质量成为保障生产安全、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国内在焊缝质量检测方面过度依赖人力,导致生产效率低、评价标准不够准确等问题。运用机器人完成焊缝缺陷质量检测的工作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针对这一难点对基于视觉的焊缝定位与缺陷识别机器人系统进行研究。基于视觉的机器人质检系统存在三大技术系统:图像采集系统、焊缝定位与缺陷识别的图像处理系统、搭载工业相机的机器人定位系
化工行业的安全尤其是存储安全问题始终关系着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2015年“天津港8.12火灾爆炸事故”、2018年“张家口11.28重大爆炸事故”、2019年“3.21江苏响水爆炸事故”等近些年频繁发生的重特大危化品存储安全事故,表明当前我国危化品存储在安全管理方面所面临的严重挑战。危化品的安全管理问题中库内火灾监控和预警的关键问题,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对库内火灾火焰信息特征提取和测距定位。在充分
随着2019-n CoV在中国范围内爆发,给世人的健康、社会的稳定和医疗体系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病毒爆发伊始,医护人员仍采用传统手推车的方式转运重症患者,无疑给医患人员均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设计一款具有良好安全性、舒适性和自主性的重症患者转运机器人,并对移动底盘的高精度定位进行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确定转运机器人的总体设计方案。在明确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转运过程的分析,确定机器人的相
干热岩型地热资源作为一种分布广泛、供能稳定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对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构建清洁能源利用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水力压裂技术进行人工造缝,构建地下人工热交换系统是增强干热岩采热能力的关键。然而,干热岩储层温度较高且地应力各向异性强,形成的人工裂缝结构往往较为单一,通过暂堵转向压裂提高缝网复杂程度成为最具潜力的采热技术之一。目前,国内外针对高温作用下干热岩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的相关研究较少,温度对
微型热管性能高效,几何结构形貌多样。如何进行微型热管的选型和结构优化是工程实际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多种结构的微型热管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对比同一类型微型热管结构工作参数变化或结构改进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很少有研究对比不同种类微型热管结构的性能,所以本文选取已有文献中传热性能佳且运行稳定的波形脉动热管、径向脉动热管和微槽平板热管三种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ixture三维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