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文明推向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阶段,而由此引发的生态危机也愈发严重。生态批评正是伴随着文学理论的发展和环境的恶化而产生。作为一个研究文学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文学批评流派,生态批评的目的不仅在于鼓励读者亲近自然,更在于提醒人们留意正在到来的生态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唐·德里罗在1985年发表的小说《白噪音》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范。小说充分展示了后现代社会中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对立,以及当代美国人精神上的焦虑和痛苦。从小说中可以看到,在后现代社会中,人类与自然的对话已经断裂,符号的世界、充斥着人类生活的媒体和其它的技术的产物取代了自然的位置,阻碍着人类与自然进行直接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他们的精神世界都受到了污染。
本文从人类与自然、符号、技术的对话关系入手,对《白噪音》中人物的生存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小说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思想,以及作者德里罗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精神生态的关注,探索小说《白噪音》给人们的启示:只有让自然重回人类的心灵,才能重建人类的生态家园和精神家园。本研究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引言”对作者和小说做了必要的介绍,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并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和理论基础。第二章探讨小说中人类与自然的对话,关注自然的缺席以及由此带来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精神生态的失衡。第三章研究小说中人类与符号的对话,分析了使得符号能够作用于人类精神的符号主体性,并指出后现代社会中与真正与人类对话的不是真实的、自然的世界,而是符号。第四章介绍了小说中人类与技术的对话,揭示了人类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彷徨。第五章“结论”部分在总结全文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肯定了《白噪音》学术价值,说明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其对今后研究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