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I125粒子植入后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凋亡及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DCD4、PTEN及自噬相关Beclin1基因、P6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40只肺腺癌A549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分别为0 mCi组、0.6 mCi组、0.8 mCi组和对照组。在各组的裸鼠移植瘤体内分别植入一枚放射性粒子,每组粒子放射活度为分别为0 mCi、0.6 mCi和0.8 mCi,对照组暂不进行任何操作。观察裸鼠及移植瘤的生长状况并详细记录,每间隔4天测量一次移植瘤数据。结合公式V=(L×W2)/2(L:最长直径,W:跟L的垂直横径长度)将移植瘤体积计算出来,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粒子植入35d后将裸鼠处死,在将瘤体剥取下来之后再分别检验以下几点:(1)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移植瘤组织的病理学表现;(2)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状况时使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并将凋亡指数精准的测算出来;(3)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Ki-67的表达,同时将增殖指数计算出来,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PDCD4、PTEN、Beclin1、P62蛋白的表达。结果:(1)实验裸鼠均存活,人肺腺癌A549细胞皮下接种后5-6天,可在接种部位形成小结节状移植瘤,接种3周后,移植瘤达到目标体积,植入粒子后至取瘤整个过程中裸鼠均存活,取瘤后发现植入移植瘤的粒子均在其治疗位置。(2)取瘤后称量瘤重,0.6 mCi组、0.8 mCi组瘤重远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 mCi组与对照组瘤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6 mCi组与0.8 mCi组瘤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0.6 mCi组、0.8mCi组移植瘤组织中都能观察到较多变性坏死的细胞,对照组及0mCi组移植瘤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大而深染,异型性明显,两组之间无显著的差异。(4)使用TUENL检测法得出0.6 mCi组、0.8 mCi组移植瘤凋亡指数都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8 mCi组与0.6 mCi组、对照组与0 mCi组的凋亡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检测得出:0.6 mCi组、0.8 mCi组Ki-67表达减少,计算移植瘤增殖指数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 mCi组与对照组、0.6 mCi组与0.8 mCi组的Ki-67表达及增殖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DCD4、PTEN、Beclin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0.6 mCi组、0.8 mCi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6 mCi组与0.8 mCi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0 mCi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P6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0.6 mCi组、0.8 mCi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6 mCi组与0.8 mCi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0 mCi组与对照组(P>0.05)之间无统计学意义。(6)裸鼠瘤组织中PDCD4和PTEN蛋白、Beclin1和P6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PDCD4与PTEN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0.265、P=0.004<0.05);Beclin1与P62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0.312、P=0.001<0.05)。结论: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对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起到抑制作用。I125粒子植入可抑制裸鼠移植瘤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凋亡。I125粒子植入后,可能通过上调PDCD4、PTEN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可能通过上调Beclin1和下调P62发挥其抗肿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