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企业并购成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在此期间,有5次并购浪潮相继发生在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第一次的横向并购使资本主义经济竞争由最初的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方向发展;第二次的兴起的纵向并购,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高度聚集,大公司不断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占有率;第三次的混合并购促使公司不断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四次涌现出的战略驱动型的并购,促使资本市场得到快速的发展,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繁荣;第五次的产生的跨国公司并购,涌现出一大批实力超群的跨国公司,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形成了经济的全球化格局。显而易见,由最初的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逐步到后来出现的战略收购、跨国并购,并购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企业并购蔓延至中国,并购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方兴未艾。如今,中国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并购市场之一。大量的上市公司都企图借助并购来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借以创造更多地价值。资本市场上最活跃的配置资源形式就是并购,并购能否给企业带来绩效的提升也成为理论界所关心的重点问题。以1993年深圳宝安收购延中股份起(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第一起并购案例),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并购重组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种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手段,它促使社会资本快速聚集,它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方面有着意义非凡的作用。在中国并购市场短短二十余年的历史中,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完成了公司的战略愿景,使公司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得以快速提升,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但我国资本市场与欧美成熟的市场之间相比,存在着结构性不同,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再加上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的体制问题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不足,导致国内上市公司并购案例主要为财务性重组,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做更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从并购公司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当前上市公司并购现状,以2010年为参考年份,筛选出当年进行并购的107家上市公司,以这些上市公司为样本,查找样本公司2009‐2012年的财务数据,分别从样本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这三个一级财务指标中选取10个二级财务指标。以这10个财务指标为依托,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综合得分模型,对样本公司并购前后各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运用主成份提取公共因子,进行因子分析,以方差贡献率为权重与各因子得分相乘来衡量各样本公司并购之后每个年度的整体绩效得分,将并购前后各年度的整体绩效进行相减,即可得到差值,得出了上市公司与并购前一年相比,60%以上的样本并购公司能够在本年得到正的绩效增量,上市公司实施并购之后一年整体绩效有所提升,但是获得提升的比率变小了;在并购后第二年,并购给上市公司带来的绩效增量为负,上市公司绩效的改善并不能持续。这个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并购交易可以在短期内给上市公司带来正的并购绩效,但从长远来看,绩效的改善并不能持续,并购活动并未实质性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