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现代农业生产造成土壤板结、耕层变浅、水土及养分流失等问题,采用秸秆还田和耕作措施相结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云南典型的红壤坡耕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秸秆(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和耕作措施(免耕、深翻耕、浅翻耕和旋耕)对耕层土壤理化性状的改良效果,以及对“小麦-玉米||辣椒”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另外,还对砚山县农业推广现状及成效做了调查研究。得出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秸秆还田和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尤其是深层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与免耕相比,翻耕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但不同翻耕深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秸秆还田能够缓解土壤容重的增加;旋耕、翻耕及秸秆还田能降低土壤紧实度,在玉米生长中期,深翻耕处理较免耕处理能降低土壤紧实度22.39%;秸秆还田降低了土壤抗剪切力,特别是深层土壤,较非还田处理降低了16.90%;深翻耕明显降低了深层土壤的剪切力,较免耕处理降低了72.15%。耕作深度对土壤养分基本没有影响,而秸秆还田明显增加了土壤的各项肥力指标;秸秆还田对土壤含水量和表层土壤温度的影响不显著,但是深翻耕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2.秸秆还田和耕作措施对作物部分农艺性状、病虫害及产量效益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秸秆还田对小麦分蘖、株高基本无影响;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产量稍低于非还田处理。耕作深度对玉米辣椒生长发育的影响大于秸秆还田,免耕处理的玉米的茎粗、穗长,辣椒的株高、茎粗等数值较大;但秸秆还田增加了辣椒的单株结果重;免耕处理的辣椒病斑百分比较大,秸秆还田与否对其没有显著影响;各个处理间玉米产量不显著(P>0.05),最高的是免耕,为3598.48kg/hm~2,辣椒产量在“还田与否”达到了显著性(P=0.041),还田处理的辣椒产量明显高于非还田的处理,辣椒产量最高的是“免耕+还田”,为9103.20kg/hm~2,经济效益最高的处理是“免耕+秸秆还田”,为32767.42元/hm~2,其次是“翻耕30 cm+秸秆还田”的处理,为31364.95元/hm~2。3.通过对砚山农业生产情况及农民收入水平的调查研究表明:(1)砚山县农业推广已取得一定成效,正在推广的项目主要有测土配方肥、高产栽培创建、新型农业机械等,但农民对目前的推广工作满意度并不高,在被调查的农民中,持满意态度的仅占70%,主要对推广次数、推广内容不满意;(2)制约砚山县农业推广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农民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等等;(3)建议农科站及相关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健全推广体制,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发展农业技术,鼓励推广多样化,实行创新有效的推广方法,不断提高农业推广人员和农民的文化素质,保证农业推广工作顺利进行并高效实施。总之,砚山县农业推广工作已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推广效率不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