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价值论,是对德育价值系统研究的理论。对德育价值进行系统研究,无论对德育理论的完善,还是对德育实践的指导借鉴;无论是社会对德育的关注重视,还是德育自身价值的实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面对德育无用的论调和以道德教育取代德育的主张,使德育价值的研究显得更为必要。这也是选择这个题目作为我学位论文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内容摘要如下:第一章,德育价值的前提。德的内涵和属性:德是国家对国民提出的思想政治品德上的标准,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它都是政治属性的概念,德与道德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道德是属于社会伦理概念;德调节的是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道德调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在德产生之后就被德吸收,德包含着道德。德的意义即德的作用:道德产生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德产生于国家生活的需要。道德把人从动物中区别开来,使人获得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德是国家统治的工具,是维护社会生活的调节器。对于个人来说,德可以使人获得荣誉和利益。德的生长途径:德不是先天就有的,是人在国家(社会)生活中获得的。人获得德有三条途径,即自我学习,环境影响,社会(教化)教育。教育是人获得德的基本途径。第二章,德育价值的基础。解读德育:德育是培育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德育理解为道德教育和以道德教育代替德育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历史和现实中的德育都不能只是道德教育。德育不能仅仅是政治教育,同样,德育也不能仅仅是道德教育,国外也不是仅仅有道德教育,只是国外的政治教育更为高明。破译德育价值。价值不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是主体的需要在客体功能属性上的对象化反映。德育价值是德育价值主体的需要在德育这一客体功能属性上的对象化反映。德育价值主体对德的需要产生了对德育的需要,德育所以成为德育价值客体,是因为它有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属性。德育的功能与德育价值。德育价值是德育价值主体对德育培养德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的需要,在德育功能属性上的对象化反映。<WP=5>德育功能是德育实践活动所具有的作用和效能,它突出的是德育能够做什么,二者既可以是并列关系也可以是构成关系。德育功能是德育有价值的根据,是德育价值构成的基础。第三章,德育价值的内容。解读价值,解读社会、解读人、解读人生;秩序价值,解读规范体系、认识规范的根据和意义、在实践中培养规范意识;协调价值,利益协调、人格协调、心理协调;导向价值,价值导向、动力引导、规范引导;指导价值,问题需要指导、德育能够指导、德育的指导模式;发展价值,保护发展、激励发展、引导发展;理想价值,培养社会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培养社会需要的理想的人、培育人的理想。德育的价值在这里,是指德育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属性。德育的功能属性并不必然满足社会需要,并不必然有价值。只不过,这里的功能属性是指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属性,因而具有价值。第四章,德育价值的实现。德育追求的目标:德育价值的实现是德育价值客体对德育价值主体需要的满足,是德育价值客体即德育的功能属性的发挥,是德育对象对社会要求的接受和外化。德育价值的实现是德育服务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德育自身追求的价值目标。德育价值实现的本质及过程。德育价值实现的本质,是社会对德的需要和追求通过德育主体功能属性的发挥在德育对象身上变成现实的过程。它包括社会对德的需要和德的标准的提出,德育主体对德的内容的诠释,德育对象对德育内容的接受,德育对象由接受到外化,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德育价值实现的条件。社会要求即德育内容的现实性,德育过程的科学性,社会现实的报答力。德育价值实现中的思维视角转换,是德育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