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思维应该是每一个数字公民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在计算机科学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的时代,计算思维已经成为了教育的基础。计算思维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新核心素养,是未来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基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中计算思维都是不容忽视的,信息技术课程更是承担着培养计算思维的重任。作为信息教师需要掌握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策略、方法等,要懂得如何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提高自我教学素养。计算思维在我国的时间发展比较短,当前我国基于计算思维教学的教学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课程的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较少。研究基于此背景探究了信息技术时间教学中计算思维教学的基本情况和特征,以帮助教师计算思维教学能力的提升。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观察法以及案例分析等。通过文献分析研究了计算思维的内涵特点并初步建构了基于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指标。为了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使得指标更加科学可信,笔者经过两轮的问卷访谈之后专家们的意见趋向一致,最终确定了指标。“一师一优课”是中央电教馆举办的全国教师晒课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各学科各地区的优质课以供大家学习借鉴,部级优质课程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区教学的较高水平课程。研究选取了国家优课中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以算法与程序设计为主题的30节部级优质课教学资源进行分析,以教师的典型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教学录像和课件等资源,探究课程中计算思维的教学活动的教学特征,并根据研究的教学特征对课程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薄弱之处或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指标作为课程评价的依据也是本研究的一部分,是经过文献分析以及专家访谈而建构的,比较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可靠性。研究依据指标,通过教学视频的分析探究了所选优课中计算思维的教学特征。针对计算思维的教学特征从整体教学等级、实践与理论的差距、教学方法等进行分析,并从“算法思维”和“归纳思维”两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案例探究了优课中的实际教学特征。研究通过对30节课程的计算思维教学特征的统计、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的教学技能还有待提高。研究统计了在算法与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中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活动评价结果,从20个指标维度分析发现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各指标维度的差别较大,其中CT3整体教学水平较其他维度偏高,CT5较其他维度偏低。在优课中所呈现的教学方法中运用讲授法、小组合作的较多而使用探究法和游戏教学的方法较少。在总结环节,大多数教师会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知识点而总结相应的模式结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算法思维”的教学特征发现,多数教师会为学生提供辅助资料以减少学生完成代码编写的时间和降低难度,但不同教师设计的辅助资料引导性并不一致。为了使教师们解决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高计算思维教学能力,研究针对教学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使今后的信息技术课程更加发挥好其计算思维培养的主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