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定量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pti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观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黄斑区微循环变化,量化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微血管改变情况,从而建立可以反映早期DR的OCTA相关指标,评价OCTA应用于早期DR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正常对照组(37眼)、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NDR)组(35眼)、早期DR(轻度NPDR、中度NPDR)组(32眼),运用OCTA测量三组受试者黄斑区FAZ的面积、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三组之间是否有差异性,并将OCTA各参数与DR的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进行诊断效能的判断,运用OCTA观察早期DR血管形态及数量变化,探讨OCTA诊断早期DR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分析利用OCTA测量三组受试者浅层毛细血管(Shallow capillary plexus,SCP)黄斑区微循环所得的数据发现:内环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外环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整圆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内环上方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内环下方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内环颞侧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外环下方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外环颞侧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在三组受试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其余指标在三组受试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事后LSD检验后发现:正常对照组和NDR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与正常对照组和NDR组相比,NPDR组有着更小的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和更大的FAZ面积。经相关性分析后发现:除FAZ的面积与DR的分期呈正相关外,其余指标均与DR的分期呈负相关,经过ROC曲线分析发现:FAZ和各区域的血管密度、灌注密度均具有诊断价值,外环颞侧的血流密度诊断效能最高,而FAZ面积的诊断效能最低。结论:早期DR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灌注密度和FAZ面积均有明显改变。随着DR程度的加深,FAZ面积会扩大,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均会下降,在糖尿病患者未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前,微血管就已经发生改变。各区域的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均有诊断价值,在外环颞侧表现最高。OCTA在早期DR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减刑、假释执行变更仍存在一定的隐忧和困境:执行变更监督权形同虚置;执行变更裁决权,主体不适格、衔接错位;执行变更权,法律规制依据模糊。需要优化减刑、假释检察执行监督,提升刑罚执行"反腐"力度;充分释放假释制度应有功能,优先适用假释制度;创新减刑、假释工作方式,由传统一元模式向现代多元转变,并最终实现我国减刑、假释执行体系化和现代化的革新。
目的:实验室通过家系调查和致病基因筛查,发现了一个携带PCDH15和CDH23双基因杂合变异的耳聋家系,本实验对该家系中发现的变异位点进行功能研究,初步探讨双基因变异的致病性。方法:收集该家系中所有成员的血液标本,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和Sanger测序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和分析;然后通过生信分析及蛋白保守性分析预测变异的致病性;构建PCDH15和CDH23野生型(WT)及突变型(MT)真核表达载体,应
目的:分析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老年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探讨老年TAO眼部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中重度活动期老年TAO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为规范老年TAO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的106例老年TAO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甲
目的:探讨运用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以下简称BUII公式)预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屈光度时,晶状体厚度(Lens Thickness,LT)与白到白(White-to-White,WTW)或称角膜横径(Corneal Horizontal Diameter,CHD)的应用价值。研究分两部分(1)术前:忽略LT和(或)WTW计算时,预测屈光度与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测量不同严重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OSAHS)的视网膜内层浅层和深层的血流密度,分析OSAHS患者视网膜内层血流密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20年08月-2021年03月以睡眠打鼾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的患者,完成基本信息及病史采集,并完成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筛选出符合入组标准的42名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
背景及目的:下咽鳞癌是头颈部低生存率肿瘤之一,病人可采取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方法,两种方法对病人生存率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但非手术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靶点进行非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TRIM21作为E3泛素连接酶,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领域;此外,已有报道TRIM21对乳腺癌、肝癌和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下咽鳞癌的作用并无相关研究。因此,我们对
目的:关注CO2激光在喉癌前病变及早期声门型喉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CO2激光显微手术诊断为喉癌前病变及早期声门型喉癌1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喉癌前病变41例(成人喉乳头状瘤14例,声带白斑5例,不典型增生22例),早期声门型喉癌70例(Tis分期23例,T1a分期
目的:探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外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从而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治疗和预后提供一种简便易测的血清学指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语种限定为中文或英文,搜索建库至2020年12月所刊发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血清超敏C反
目的:通过比较趋化因子配体CCL21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对血清中CCL21水平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病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CCL21在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与病情发展的相关性,希望能为慢性鼻-鼻窦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2020年9月-202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鼻-鼻窦者患者41例为CR
目的:为评价GOAL问卷评分在筛查OSA患者中的临床实用性,比较了睡眠呼吸暂停的四种筛查问卷,即No-Apnea评分、STOP-Bang问卷、NoSAS评分和GOAL问卷对OSA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从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睡眠室的314例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所有患者如实填写No-Apnea评分、STOP-Bang问卷、NoSAS评分和GOAL问卷,同时对这些受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