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严重程度OSAHS患者视网膜内层血流密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lover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测量不同严重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OSAHS)的视网膜内层浅层和深层的血流密度,分析OSAHS患者视网膜内层血流密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20年08月-2021年03月以睡眠打鼾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的患者,完成基本信息及病史采集,并完成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筛选出符合入组标准的42名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组(AHI≤30次/h),重度组(30次/h<AHI≤60次/h),极重度组(AHI≥60次/h),并对入组人员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观察眼底及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血管成像模式(OCTA)下分别以视盘、黄斑正中央为中心,快速扫描3×3mm范围内的视网膜内层血管,保存采集图像,使用仪器特殊的功能根据血流将视网膜深浅两层可以分为浅层血管复合体层(SVC)和深层血管复合体层(DVC),SVC层可分为视神经纤维层血管层(RFLVP)和浅层血管层(SVP),DVC层可以分为中层血管网层(ICP)和深层血管网层(DCP),并用特有的图像处理系统,对图像处理后,自动计算出各层血流密度,最后比较各组间视盘区、黄斑区血视网膜深浅两层不同血管层血流密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与临床特征、PSG监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利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基本资料分析:各组间在性别、年龄、颈围、体质指数(BMI)、无眼底血管改变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PSG监测指标和OCTA测量的视盘区、黄斑区视网膜不同血管层血流密度分析结果:各组间AHI、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min)、最长呼吸暂停时间(Tmax),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平均血氧饱和度(SpO2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区视网膜SCV层、RFLVP层、SVP层轻中度组和重度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黄斑区视网膜DCV层、ICP层重度组和极重度组与轻中度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重度组和极重度组之间无在显著差异(P>0.05);黄斑区其余各层、视盘区各层血流密度、黄斑中央凹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黄斑区视网膜SCV层、RFLVP层、SVP层、DVC层、ICP层血流密度与PSG各监测指标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SVC层、SVP层血流密度血流密度和Tmax在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145,-0.462,P<0.05),SVP层、DVC层血流密度血流密度和SpO2min存在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320,0.314,P<0.05);4黄斑区视网膜SCV层、RFLVP层、SVP层、DVC层、ICP层与OSAHS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CV层、SVP层与年龄存在相关性(b均为-0.002,P值均为(0.021<0.05)。结论:1 OSAHS可影响视网膜内层黄斑区血流灌注,视网膜深浅两层血流密度均有下降,未发现视盘区血流密度的变化;2 OSAHS患者夜间Tmax和SpO2min可能是导致视网膜血流密度减少的主要原因;3 OCTA可对OSAHS病情评估、治疗效果随访提供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评估单侧特发性突聋(ISSHL)患者的听力损失严重程度及前庭功能情况,探讨前庭功能及听力损失严重程度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入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内组的105名单侧特发性突聋患者,对纯音测听、听力损失分级、视频眼震图检查(VNG)、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视频头脉冲实验(v HIT)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
目的:通过收集鼻内翻乳头状瘤(IP)和鼻息肉(NP)感兴趣区(ROI)内的能谱参数,应用统计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探讨能谱CT平扫定量分析对鼻内翻乳头状瘤和鼻息肉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8例鼻内翻乳头状瘤、26例鼻息肉的鼻窦CT能谱平扫数据,统计分析感兴趣区(ROI)内40-140keV间(每隔10个keV水平下)各单能量水平的平均CT值、能谱曲线斜率(K40-100keV)、有效原子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不同左室几何构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左、右心室结构和功能及PAS的改变情况,分析PAS与左室几何构型的相关性。方法:经多导睡眠呼吸仪(PSG)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确诊为OSAS的患者13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体表面积,心率、夜间血压,次日晨行血糖、血脂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据左室几何构型四分类方法将
目的: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过敏性鼻炎病例的临床特征和主要过敏原,为今后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山西省过敏性鼻炎患者提供临床指导。方法:使用体外实验方法,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进行特异性IgE抗体检测,选用EUROLINE Atopy(China)(IgE)检测试剂盒,按使用说明书逐步操作,检测患者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水平。门诊收集的数据分类整理在Excel表中
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在肿瘤中的类型、密度和位置具有预后价值,TILs的不同评估方法也被开发出来。本研究旨在评估国际肿瘤免疫学生物预测标记物工作组(IBWG)提出的实体肿瘤TILs评估方法和Galon等提出的Immunoscore两种方法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比较两者对于LSCC患者的预测效能,并建立LSCC患者预后列线图。方法:回顾性收集76例
目的:探讨视感知觉训练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知觉眼位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确诊并行手术矫正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61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8.89±2.49岁)。根据家长和患者的意愿,将患者分为训练组(34例)和观察组(27例)。训练组行视感知觉训练2个月,观察组不做任何训练。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减刑、假释执行变更仍存在一定的隐忧和困境:执行变更监督权形同虚置;执行变更裁决权,主体不适格、衔接错位;执行变更权,法律规制依据模糊。需要优化减刑、假释检察执行监督,提升刑罚执行"反腐"力度;充分释放假释制度应有功能,优先适用假释制度;创新减刑、假释工作方式,由传统一元模式向现代多元转变,并最终实现我国减刑、假释执行体系化和现代化的革新。
目的:实验室通过家系调查和致病基因筛查,发现了一个携带PCDH15和CDH23双基因杂合变异的耳聋家系,本实验对该家系中发现的变异位点进行功能研究,初步探讨双基因变异的致病性。方法:收集该家系中所有成员的血液标本,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和Sanger测序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和分析;然后通过生信分析及蛋白保守性分析预测变异的致病性;构建PCDH15和CDH23野生型(WT)及突变型(MT)真核表达载体,应
目的:分析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老年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探讨老年TAO眼部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中重度活动期老年TAO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为规范老年TAO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的106例老年TAO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甲
目的:探讨运用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以下简称BUII公式)预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屈光度时,晶状体厚度(Lens Thickness,LT)与白到白(White-to-White,WTW)或称角膜横径(Corneal Horizontal Diameter,CHD)的应用价值。研究分两部分(1)术前:忽略LT和(或)WTW计算时,预测屈光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