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智能汽车纵侧向耦合运动控制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41306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运动控制策略依托底盘驱动、制动、转向等执行系统,对车辆运动学与动力学状态进行调节,以响应智能驾驶系统输入的各类目标轨迹信号。在传统智能运动控制策略开发中,为了降低系统设计复杂度,多采用独立的纵向与侧向运动控制方法,并能在纵、侧向加速度较小的稳态工况中获得较好的控制表现。然而,车辆的纵向与侧向运动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存在着非线性耦合关系。当纵、侧向加速度超过稳态工况的加速度边界后,车辆会进入一种强瞬态工况。此时,不仅轮胎侧偏刚度等系统参数会随着车辆剧烈的运动状态变化而发生改变,而且车辆纵侧向动力学也会因整车离心力变化、轮胎垂直载荷再分配等因素,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耦合关系。随着纵、侧向加速度的作用范围进一步向路面附着所能提供的加速度极限边界值靠近后,车辆会进入一种临界失稳工况。为保证车辆的控制裕度,智能驾驶系统在轨迹规划时通常会限制侧向加速度大小,因此在临界失稳工况下车辆常伴有较大纵向加速度,引起纵向车速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导致车辆纵侧向耦合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变得更加显著。由于纵侧向独立设计的智能运动控制策略较难应对上述问题,在强瞬态、临界失稳等工况下其控制性能会出现较大的下滑,甚至引发车辆失稳。此外,智能运动控制策略也依赖具有高精度、快响应、强一致性压力控制性能的底层制动系统,因此推动了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逐渐向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发展。然而,这种“机-电-液”耦合的线控制动系统在调压时,常常面临液压时变特性扰动、机构不确定性摩擦阻碍、电机电气特性耦合等多重非线性问题,影响压力控制性能。为此,本文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硬件在环测试环境构建与模拟测试技术研究”(编号:2018YFB010510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合交通环境人机耦合机制与类人自动驾驶决策规划策略研究”(编号:52172386),提出了基于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智能汽车纵侧向耦合运动控制方法。该方法旨在建立能够匹配不同工况车辆运动特性的纵侧向耦合运动控制系统架构,解决强瞬态、临界失稳工况下车辆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和纵侧向耦合非线性动力学问题对轨迹跟踪与稳定性控制的影响,提高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在面临多重非线性问题时的压力控制性能。下面对以上研究内容进行简要阐述:(1)设计了智能汽车纵侧向耦合运动控制策略架构与目标轨迹生成方法。首先,对智能汽车运动控制策略展开全面分析,提出了“适用性强”、“系统架构简洁”、“综合性能优”的设计目标,比较了稳态、强瞬态、临界失稳等工况不同加速度动力学区域的车辆运动特点,解释了运动控制各功能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从车辆运动控制到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具体功能要求;然后,设计了涵盖车辆运动控制层和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压力控制层的智能汽车纵侧向耦合运动控制策略架构,阐述了各层级的主要功能,明确了层级间的交互信息,设计了层级内部的作用逻辑;此外,提出了面向智能汽车纵侧向耦合运动控制的目标轨迹生成方法,用于智能运动控制策略进行集成测试,根据混合碰撞风险评估模型、临界制动安全距离模型和侧向换道安全约束设计了智能汽车多目标行为决策策略,融合深度强化学习、遗传算法模仿学习等方法设计了纵侧向耦合换道轨迹规划策略,并对轨迹规划策略的训练结果进行分析。(2)提出了考虑系统参数不确定性的车辆纵侧向耦合轨迹跟踪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智能汽车在跟随目标轨迹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表现,搭建了一种考虑系统参数不确定性的车辆纵侧向耦合非线性轨迹跟踪模型;随后,基于非线性三步法理论提出一种算法复杂度低、参数标定可循的轨迹跟踪控制器,用于解决车辆在强瞬态工况中面临的纵侧向耦合非线性动力学问题;接着,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在轨迹跟踪控制器中引入了一种参数自适应律,有效补偿了由于汽车剧烈运动引发轮胎侧偏刚度等系统参数不确定性扰动对轨迹跟踪控制性能的影响;接着,结合输入到状态稳定定理,证明了闭环轨迹跟踪控制对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和未建模扰动的综合鲁棒性。最后通过仿真对比实验,证明了设计的轨迹跟踪策略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3)提出了临界失稳工况下车辆纵侧向耦合稳定性控制策略。首先,构建了一种车辆运动控制协调策略,通过相平面法获取稳定性边界参数以辨识车辆行驶稳定性状态,依靠运动控制机理动态调整轨迹跟踪与稳定性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动态消解了二者共同作用时的冲突,并引导车辆运动控制分配策略选择合适的输出;随后,设计了自适应线性回归算法和无量纲性能评价加权函数,有效权衡了控制策略性能与系统圈复杂度之间的矛盾,合理指导了Takagi-Sugeno模糊模型分段拟合不同车速范围内车辆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接着结合动态输出反馈鲁棒控制理论和并行分布式补偿架构成功搭建了车辆稳定性控制器,解决临界失稳工况下显著的车辆纵侧向耦合非线性动力学问题;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稳定性控制策略能够合理地与轨迹跟踪控制策略相互配合,保证智能汽车在临界失稳工况下平稳、精确地完成轨迹跟踪任务。(4)设计了考虑多重非线性特性的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压力控制策略。首先,系统介绍了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全面构建了包含液压系统时变特性、不确定摩擦阻碍等在内的关键制动系统模型,并搭建制动压力控制架构成功梳理和协调了伺服制动单元、切换阀单元、功能阀单元的制动调压关系,用于匹配不同制动模式下动力缸和轮缸压力控制需求;接着,基于鲁棒滑模控制、自适应径向基神经网络等方法,设计了一种多闭环动力缸压力控制策略,有效解决了“机-电-液”耦合的线控制动系统在制动过程中面临的液压时变特性扰动、机构不确定性摩擦阻碍、电机电气特性耦合等多重非线性问题;接着,对制动系统电磁阀工作原理进行了数理分析,从测试数据中凝练了进/出液电磁阀的增/减压特性,将轮缸与电磁阀间复杂的压力调节逻辑转换为结构简洁的特性映射关系,实现了轮缸压力控制策略的设计。最后通过台架实验,证明了设计的压力控制策略能够有效保证制动系统在单轮、多轮、动力缸制动模式下,保持高精度、快响应、强一致性的压力控制性能。(5)最后,基于真实的制动系统、自行设计的大功率驱动板电路、d SPACE设备,自主搭建了硬件在环集成测试平台,并通过校企合作成功将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改装至一辆纯电动汽车平台。在硬件在环台架中,通过设计包含纵向紧急制动、匀速换道、制动转向协同换道、制动转向协同换道触发稳定性控制等工况对本文涉及的控制算法进行了全面的集成测试与分析;并且在实车平台上,对部分车辆运动控制策略进行了测试。通过硬件在环和实车平台实验,证明了本文设计的纵侧向耦合运动控制策略能够较好地帮助智能汽车在多种工况下,实现良好的车辆运动控制性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采用复方铝酸铋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胃肠激素、白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患者共计14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2)与对照组(n=72)。对照组采用硫糖铝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铝酸铋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胃肠激素、炎症因子、免疫功能、VEG
植物群落水平的养分特征是调控生态系统过程的重要因素。大气氮沉降通过改变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种间变化过程和改变植物物种水平养分特征的种内变化过程来影响群落水平养分特征。明确上述两种过程的相对重要性对于预测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野外氮素添加实验,分析了氮素输入对于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群落水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并分析了两种过程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在0~50 g N·m-2·a-1的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短缺以及人们不断增加的能源需求,能源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对零排放,零污染的新能源的利用成为当前一个研究热点。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车辆行驶的动力来源,即新能源汽车将是汽车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包含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其中,纯电动汽车(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完全由可充电电池(锂电池)作
汽车制动性能直接关系到驾驶员与其它交通参与者的安全,因此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ABS)的控制算法是其中的一个研究重点。本文以某B级乘用车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汽车动力学理论,利用仿真软件Carsim、Simulink搭建车辆模型与控制模块并进行联合仿真,得到制动效果与滑移率控制的关系,分析滑移率对制动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逻辑门限值控制、参数自整定模糊PI
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变电设备运维检修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对运检一体化业务融合建设开展进行了思考,论述了运检一体化业务融合开展的工作及初步成效,展望了运检一体化业务融合建设下一步工作打算。
利用ST细胞从猪伪狂犬病(PR)阳性样品中分离到1株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扩增该毒株gC、gE全基因,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在ST细胞盲传2~3代后出现稳定且典型的细胞病变(CPE),经6轮空斑纯化后,测其TCID50为10-6.58/0.1 mL;接毒培养12 h后,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异性免疫荧光。将纯化后的病毒液接种小
<正>研究意义: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国家提出要将校园足球的发展置于重要位置,使校园足球成为中国足球腾飞的辅助手段之一。近些年来,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足、基础训练设施落后等。本文以欧洲足球强国为例,总结其青训模式的优点,从青训机构的构成、优秀运动员选材、青少年运动员技战术及体能训练等方面入手,以此为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
会议
学位
优化人参皂苷提取物喷雾干燥工艺。以进口温度、流速、压力、转速为影响因素,人参皂苷主要成分Rg1、Re和Rb1为考察指标,通过HPLC法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制备人参皂苷提取物的干燥颗粒,以产量、干燥效率、人参皂苷含量来进行表征评价,筛选最优的喷雾干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进口温度为140℃,流速为139.3 mL/h,压力为1.5×10~4 Pa,转速为60 r/min。该方法专属性强,科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