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理解性输入假设理论的听力理解能力研究——英语专业大学生为例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123_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力,作为一项输入型技能是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根据Allen教授统计,听,说,读,写分别占人们日常言语活动的45%,30%,16%和9%。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差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显著现象。探求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是语言研究者和学者们当务之急关注的问题。  基于对可理解性输入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克拉申的假设,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将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课堂教学中。本论文的研究问题有三个:(1)可理解性输入对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能力有什么影响?(2)生词剔除和背景知识引入多大程度上有助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理解?(3)使用了可理解性输入教学方法后的实验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是否明显高于使用传统教学法的控制班学生听力水平?  作者选取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的两个班级为实验对象。实验前,作者使用前测和问卷两种工具得出两个班级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无明显差异。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作者使用后测和访谈研究工具调查研究可理解性输入假设指导下的教学法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听力水平?被抽样的实验班学生如何评价本学期听力教学中所使用的两种新的教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了可理解性输入教学方法后的实验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明显高于使用传统教学法的控制班学生听力水平;生词剔除和背景文化知识导入两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对信息量的掌握。可理解性输入的教学假设理论适用于外语听力教学中。  本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听力教学研究以及输入假说应用于听力教学的实例进行了综述;第三部分提供了权威的听力能力相关理论依据;第四部分详细说明了研究假设、实验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和数据的收集及分析;第五部分对调查问卷、访谈和前后测的结果进行讨论;第六部分得出结论,指出可理解性输入方法对大学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启示和本研究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对于翻译的文化研究中勒弗菲尔的操控理论,目前,中国和西方学者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探索。大部分研究都是关于三要素中的意识形态,而另一个重要因素—诗学,则没受到足够的重视。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国外第二语言研究对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学习策略培训方面的研究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留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
日本从没有文字到借用中国的汉字来表记,之后又创立了自己的文字,可以说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但是关于文字的争论一直持续着,很多人都主张日本的文字应寻找新的出路,其中不乏
广告,就是广而告之。近年来,人们纷纷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广告翻译,都曾对广告翻译进行过深入的剖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难发现,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角度
在文学和翻译研究界,风格,尤其是文学风格,一直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话题。有关这个话题的探讨和争论主要集中在四个问题上:文学风格是什么,它在特定文本中是如何体现的,文学
电影是人类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交流方式和载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加速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文化方面,而电影作品在文化交流中占
该文试图对二语或外语课堂学习和教学的研究诠释一点自己的看法.文章通过民族誌研究方法对两组中外英语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所作的决策、决策过程的异同点、及其蕴藏在这些差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地区、国家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间人们的交流亦可能产生分歧、争吵与冲突。对于中国文化来说,面子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