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 : 36次 | 上传用户:ryan1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上。这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诉求的积极回应,也彰显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在农村实现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生态文明的根。目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甚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深入研究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对于进一步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径,丰富新农村建设理论和生态文明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为例,分析其背景与基础、基本概况、典型案例,总结出福建美丽乡村建设的特点,进而提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首先,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现状,得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能源与资源、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农民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农村生态环保政策与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将成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促进行动。接着,对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分析,分析其背景与基础、建设内容、基本现状、典型案例,总结得出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具有突出统筹发展、突出山海协作、突出绿色经济、突出文化培育等特点。最后,根据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完善农村制度环境、发展壮大农村产业、培育农村生态文化、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认为,总结借鉴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经验,我国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和始终,注重生态文明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农村生态政治建设、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建设;注重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统筹城乡生态文明建设,让农村既有“乡土风情、田园风光”,又有“现代文明、舒适生活”;要根据不同区域类型选择不同的建设路径,因地制宜,尊重差异,突出个性,实现“一村一品”。
其他文献
莱芜市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加快确权登记,划定入市条件等方式,先后开展增减挂钩、宅基地跨村安置、土地资本化等工作,培育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结合莱芜市的探索实
论述脾胃学说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及临床运用脾胃学说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辨证选方和用药特点。
研究目的:探讨软坚散结配方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机制。①探讨软坚散结配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颈动脉处粥样硬化斑块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以及粥样硬化的颈动脉处的内
目的:研究大鼠骨质疏松骨折局部皮下注射辛伐他汀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3月龄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5只,体重250-300g,由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实验室提供。将其随机分为5组,A组(假
教育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农村教育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进程以及农民增收
PTC热敏电阻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温度敏感性的材料,即随着温度的增加电阻值呈阶跃性变化。PTC元件具有特殊的阻温特性、电流电压特性、时间电流特性等三大特性,使其常用于制造自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一种团体环境下进行的心理辅导形式。农村留守儿童团体心理辅导在当前形势下有其必要性,其价值体现在留守儿童的迫切需求,提高交际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农村留
羊作为六畜之一,是古羌族人祭祀神灵的祭品之一,古羌人因此奉羊为自己的守护神。羊在有形和无形中以不同的形式参与羌民的生活,参与人们的生活、婚姻,作为歌舞的表演、服饰的
<正>作为一名教研员,听课便成了"家常便饭",评优课、展示课、研究课……课堂上的"千姿百态"尽在眼中。有的课堂,为教而教,目中无"生";有的课堂,平铺直叙,聊无生气;有的课堂,
<正>一、问题的提出2010年11月,在浙江省高中地理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有一位获得一等奖的教师在讲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当堂做了一个演示实验——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