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处分未成年子女财产行为效力认定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司法实践中,对于父母处分未成年子女财产行为效力的认定,呈现出有效与无效两种观点。基于这类案件的特点,人民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除立足于《民法典》第143条的规定之外,还侧重于对被处分财产所有权主体、父母处分未成年子女财产时的主观目的、《民法典》第35条第1款的规范性质、父母不当处分未成年子女财产行为的定性等因素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归纳出父母处分未成年子女财产行为效力认定的思路——首先,查明被处分的财产是否为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其次,审查父母在处分未成年子女财产时是否为维护未成年子女利益;之后,分析《民法典》第35条第1款的规范性质;最后,对父母不当处分未成年子女财产的行为作出定性。按照这一思路对父母处分未成年子女财产行为的效力进行认定并无不妥,但存在着查明被处分的财产是否为未成年子女所有较为困难、“为维护未成年子女利益”界定标准不明、《民法典》第35条第1款规范性质有分歧、父母不当处分未成年子女财产行为定性不明四项问题。面对上述问题,可以考虑借鉴域外法上的先进经验。一是借鉴我国台湾地区通过“立法”明确划定未成年子女财产范围的做法,以及理论界对父母违反“为子女之利益”处分未成年子女财产行为效力认定的观点。二是借鉴日本民法学界对“利益相反规则”的解释方法,辅之对我国立法中“为维护未成年子女利益”的标准进行界定;借鉴日本审判实务界对父母违反“利益相反规则”处分未成年子女财产行为效力认定的观点。三是考虑借鉴法国和德国的事前事后批准制度以及禁止处分制度。为解决父母处分未成年子女财产行为效力认定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四方面着手:一是划定未成年子女的财产范围。二是采用以“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为衡量前提、以“最有利于被监护人”为根本原则、辅之日本民法学界“利益相反规则”的标准,对父母在处分未成年子女财产时是否“为维护未成年子女利益”作出判断。三是明确《民法典》第35条第1款属于对父母法定代理权的限制性规定。四是明确父母“非为维护未成年子女利益”处分未成年子女财产的行为属无权代理行为。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对于父母处分未成年子女财产行为的效力,若父母系“为维护未成年子女利益”而处分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在无其他效力瑕疵的情形下,应为有效;若父母“非为维护未成年子女利益”而处分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在将其认定为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基础上,另行结合未成年子女的年龄,最终将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落脚于有效或无效。
其他文献
计数数据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数据类型,在医学、金融、精算、工业、旅游等众多领域都存在着大量的计数数据。泊松回归模型是用来处理计数数据最常用的模型,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遇到零过多的计数数据样本,即零膨胀数据。针对这类数据,专家提出了零膨胀泊松回归模型,但是在实际建立零膨胀泊松回归模型时常常会遇到以下两种情形:协变量有时不是全部被观测到的,可能存在缺失值的情形;同时多个高维协变量
生物材料的铁电性是生物与物理领域的结合,在生物传感、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从20世纪50年代Fukada发现木材中的压电特性开始,生物材料的铁电性开始受到关注。随着现代实验技术的进步,发现了诸多生物材料具有压铁电性压,如骨骼、主动脉壁、指甲、牙齿、贝壳和肽纳米管等。然而生物材料结构复杂使得其铁电转换的一般原理还缺乏研究。甘氨酸是最简单的氨基酸,也是构成生物材料的基本单元,因此对甘氨酸铁电
超级电容器由于具有高功率密度、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以及环境友好型等优势成为电动汽车理想的辅助电源之一。电极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质对超级电容器的综合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制备高性能的电极材料是提高超级电容器性能的重要手段。在各类电极材料体系中,能够发生可逆氧化还原反应的法拉第电极材料由于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逐渐被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本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发展
为满足迫切的能源需求,研发环保无污染的储能设备和先进的能量转换装置来替代传统资源成为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的工作重点。超级电容器(SCs),作为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因其出色的特性(如高容量,快速充电/放电,超长寿命和安全性)而备受国际关注。为提高SCs的电化学性能,对电极材料的探索成为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墨烯因为自身的优异性能,成为一种理想的电极材料。目前,由于石墨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面临很多制约因
在网络信息技术已非常成熟的今天,每个人都能通过网络对时事政治,文学艺术,历史纪实等方面,随时随地的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这就带来了隐患,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遵守国家制
由于现代控制理论受制于系统的模型复杂程度与模型假设的可行性,无法对实际生产应用中越来越复杂的控制对象产生良好的镇定效果。系统复杂度提高的同时,由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使得这些复杂系统在生产运行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相比较基于机理建立的系统模型包含了更多的被控对象动态信息。直接利用这些测量数据,跳过建模过程,即利用数据驱动(Data-Driven Control)的方式对复杂系统设计出满足性能
混凝土材料的损伤破坏,本质上是混凝土在制作过程中搅拌、振捣不充分使材料内部产生微损伤。微损伤在受到外力荷载作用下不断聚集、发展、贯穿直至形成宏观裂纹。借用无损检测技术对混凝土材料内部微缺陷进行表述,分析材料损伤演化的规律,对材料损伤区域类型给予划分,并充分认识混凝土结构在不同骨料粒径情况下的破坏过程,可为正确预测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和结构可靠性提供依据。本文采用声发射技术,对含不同骨料粒径混凝土材料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觉醒,政务APP作为新型电子政务模式,于近年来出现并快速发展。相较于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政务APP能有效融信息发布、公共服
由于耐药性细菌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播散,传统类型的抗生素已经不能很好地应对因耐药菌感染而导致的公共健康威胁。在这种条件下,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抗菌物质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纳米颗粒的优势一方面在于可以通过某些特殊的靶向机制向感染部位富集,并发挥一个类似于“药物储库”的作用,在实现局部高浓度给药的同时,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毒害。另一方面,由于纳米颗粒的抗菌性能主要是基于与细菌细胞壁的直接接触,而不需要穿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可以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引起人类李斯特菌病,致死率可高达30%。Lm在食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