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差异”到“延异”:论狄兰·托马斯诗歌多义性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pei713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尔士诗人狄兰·托马斯被视为英国继奥登之后又一位重要的诗人,其诗歌更以多义性著称,这点也一直为研究者所争论,关于狄兰·托马斯诗歌多义性的根源则更是众说纷纭,甚至相互对立的观点也很常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认为狄兰·托马斯的诗歌文本存在一个特殊的多义性生产机制,这种生产机制的核心就是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中所谓的“延异”。
  由于“延异”这一概念是德里达通过对索绪尔语言学的“差异”这一概念的批判发展而来,因而本文第一章对狄兰诗歌文本中的二元对立(也就是“差异”的典型)主题进行了一定梳理,并归纳出三类最主要的二元对立主题群:生/死主题群、父辈/子辈主题群以及梦/现实主题群。生/死主题群由三组二元对立主题构成,包括生/死、自然/工业和灵/肉,这三组二元对立主题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父辈/子辈主题群则由三组声音构成:父辈、子辈以及诗人去人性化的声音;梦/现实主题群则由两组相关的二元对立主题构成:梦/现实以及电影/现实。二元对立主题群构成了狄兰诗歌多义性生产机制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同样也是诗歌文本趋于分裂的原因。
  既然二元对立主题群为狄兰的诗歌文本带来了分裂和冲突,那么在狄兰的诗歌文本中就必然需要能够弥合分裂的要素。因此,本文第二章便提出是“延异”的写作策略弥合了分裂的文本。在狄兰诗歌文本内部,“延异”表现为“莫比乌斯环化”,包括在所指层中出现的“所指能指化”和能指层中出现的“能指所指化”。前者有两种呈现形式:第一,与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使用的“形式显示”方法类似,“时间、语言、杠杆”三种特殊主题成为某种形式化的外壳,具有解决二元对立主题之间冲突的作用;第二,多重主题压缩,这在狄兰的诗歌中具有联结多重二元对立主题的作用。后者则体现在文字游戏、韵脚技巧乃至传统韵诗体的使用上。在解决二元对立冲突的过程中,“莫比乌斯环化”这一文本内部的“延异”策略便构成了诗歌文本内部的多义性生产机制。
  多义性并不仅仅是由诗歌文本内部决定的,在诗歌文本外部,也存在多义性的生产机制,这一机制同样也是“延异”,只不过具体表现与文本内部的“延异"策略不同。本文第三章认为,在诗歌文本外部,“延异”的运作进入到了作者、世界以及浪漫派和现代派诗歌两种对立的诗歌写作传统中。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普遍存在的信仰崩塌和精神迷茫气氛,对狄兰·托马斯诗歌写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并成为世界层面上“延异”运作的体现;狄兰作为一个说英语的威尔士人,其对诗歌写作使用语言的矛盾态度则成为“延异”在作者层面上运作的表现。在面对两种对立的诗歌写作传统时,“延异”的运作体现为浪漫派和现代派诗歌两种写作方式的相互偏离。“延异”在狄兰诗歌文本内外的运作也暗示了文本、世界、作者、读者这四个现代诗歌阐释过程中所涉及要素之间的边界消弭。
  这种情况也预示着现代诗歌阐释基本状况的改变,因此,本文第四章便提出:现代抒情诗的阐释过程呈现为一种囊括了四要素的“向……敞开……”结构。所谓“敞开”也就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阻止“沉沦”发生的过程,也就是由“遮蔽”到“解蔽”的过程。作者通过写作获得“敞开"的体验。作为一种罗兰·巴特所谓的含蓄意指,诗歌文本成为了将“敞开”操作固定下来的结构,并经由读者阅读,“敞开”的体验可以在阅读中重复发生。在这样一个“向……敞开……”结构中,文本、世界、作者和读者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可能成为文本某一确定意义的绝对标准,诗歌的阐释便转换为对文本肉身性的持续呈现。
其他文献
印度独立之后,国大党政府在宪法中宣布废除贱民制度,但是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却抑制不住实质上的波涛汹涌,种姓制度的影响并未消除,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种姓与竞争性选举制度的融合。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大党以及印度人民党的衰败,印度地方政党开始崛起,虽然保留政策给低种姓阶层带来了一定的福利,但是低种姓阶层尤其是达利特人的社会地位以及政治地位却依旧没有得到改善;此时,安贝德卡尔作为贱民领袖唤醒了低种姓
穆斯林移民作为英国社会最大的少数族裔,对英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以伊斯兰教为宗教信仰的穆斯林与以基督教为宗教信仰的英国主流社会存在明显的文化异质性,这种文化因素与政治、经济因素一样,对穆斯林移民在英国社会的融入状况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采用数据分析法的方式,对穆斯林移民在英国社会的融入状况进行研究。  本文第一部分即文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移民理论、
民主化是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朝向民主制度进行努力,但中东地区却似乎是一个例外。中东地区复杂的历史与宗教使该地区各国民主进程缓慢,其中伊拉克作为美国输出民主战略最大的试验场,从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至今其民主转型已经超过十年。伊拉克的民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无疑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它的民主转型进程与民主制度的质量,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伊拉克极为复
学位
自新加坡民族国家创建以来,人民行动党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建国的过程中,人民行动党把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完成建国的过程也进而确立了自身的独大地位。1968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一党独大”的地位确立,从此进入平稳运行期。从国家创建到“一党独大”地位的巩固中,一个重要的角色——“人民协会”始终贯穿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民协会的产生是由于人民行动党政治斗争的需要,随着人民行动党“一党独大
斯里兰卡被称为“印度洋上的明珠”,却因陷入族群冲突导致的内战而使得国家的政治、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斯里兰卡民族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在斯里兰卡执政的僧伽罗族政治精英,将国家权力置于单一性的政府框架之内,很少回应泰米尔族等少数族群在政治上的分权化要求而加剧的。1983年起,斯里兰卡民族冲突升级,内战爆发。为了解决僧泰冲突问题,斯里兰卡政府在1987年与印度签订了《为在斯里兰卡建立和平与正常秩序的
学位
詹姆斯·麦迪逊,是18世纪美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也是美国的“宪法之父”,他强调美国是共和制国家,而不是民主制国家。在共和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麦迪逊的分权制衡思想对于丰富共和主义思想传统的内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分权制衡思想也是他自己的共和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为开国先贤和宪法之父,麦迪逊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建国难题:美利坚合众国必将是一个大型共和国,但历史上的大型共和国都面临着党争问题的严重困扰,无法成
学位
全球气候治理从纵向时间线而言,从1992年起始至今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全球气候治理规则和机制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以标志性文件的签署为全球气候治理进行阶段性的划分,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的开启,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标志着欧盟在全球气候治理中领导地位的确认自此开始全球气候治理的后京都时代。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协定》的签订标志着后京都时代的结束,2009
该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放松训练是否能够影响心率及T波幅度、是否能够降低心算任务时心率及T波幅度的反应性以及是否对心算成绩有影响.实验组被试20名,正式实验前进行两次放松训练;控制组被试20名,正式实验前没有接受放松训练.实验组正式实验程序为:基线5分钟-放松训练20分钟-心算3分钟组正工实验程序为基线5分-钟静坐20分钟-心算3分钟.实验结果表明,心算时两组的心率均表现为显著上升.两组心率均表现出对应
学位
卡里尔·邱吉尔(Caryl Churchill,1938-)是英国当代剧坛最杰出、最当红,也是为数不多能够获得世界性声誉的女剧作家之一,由于身处20世纪60、70年代“第二波女权运动”的浪潮之中,这一时期英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转变对邱吉尔本人的思想观念和艺术创作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从1972年的《拥有者》到1976年的《醋汤姆》再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九重天》《上流女孩》《沼泽地》,这
谭恩美是美国华裔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本文以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为主,结合其他批评方法,对小说中的空间形态、其形成机制及建构进行解读与分析。谭恩美小说以移民的个人经历和空间体验为基础,经过其富有创造力的想象和叙事技巧、叙事结构的使用,表现出极具意蕴和张力的空间形态。本文以小说中的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其形成机制及建构,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深层底蕴,并从宗教、哲学及美学角度进行观照,揭示小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