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细碎化现象造成我国3%-10%的耕地资源浪费,破坏田块形状规则度,极大降低农田设施和农机的生产效率,不利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挫伤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威胁粮食安全。土地学界认为通过土地整治项目调整田块权属和规划田间土地资源有助于改善耕地细碎格局,消除耕地利用不合理对农业机械生产效率的负面影响,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如何帮助整治工作者了解整治区域的田块权属分布和耕地空间格局?亟需建立一套田块尺度上能综合空间与权属信息的耕地细碎化评价体系来帮助土地整治工作者了解项目区域的耕地破碎格局,服务耕地细碎化整治。本文选择位于江西省乐平市双田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区上河村片为研究对象,在耕作田块尺度上选择体现综合空间与权属信息的指标体系(田块规模、田块空间分布、田块形状、田块高程落差和田块可达性五项指标),采用AHP法确定权重和多属性价值函数评价耕地细碎化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田块的田块规模指数、田块空间分布指数、田块形状指数、田块高程落差指数和田块可达性指数等五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在低于0.6水平的田块个数和其面积占总耕地结果分别为:677块、80.58%;254块、38.27%;144块、24.82%;124、14.43%;597块、76.22%。研究区耕地呈现地块面积小,分布杂乱,形状不规则,田间基础设施覆盖度不高等细碎化问题。(2)将地块空间信息叠加非空间农户权属信息后,基于多属性价值函数和权重测算得出251户农户细碎化指数最低为0.2983,最高为0.8703,中位数为0.4694,平均数为0.4934,细碎化指数呈现右偏态;研究区耕地细碎化综合指数为0.4934,细碎化程度处于中差水平,其中大部分农户的细碎化指数位于中差以下水平。(3)综合评价结果的分析表明,上河村土地整治重点在田间生产条件改善和土地平整方面,基于现有土地资源和田间设施设计符合标准要求的灌溉与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方案,同时针对规模较小的田块开展承包权属调整、归并和土地平整,达到释放田坎,增加耕地,优化田块空间分布和减轻耕地细碎化的治理目标。本研究完善了耕地细碎化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基于田块尺度选择的五个耕地细碎化评价指标,涵盖了地块权属和空间分布属性,较为全面的反映耕地细碎化的空间格局,对土地整治工作具备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