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吸入麻醉药物预处理心肌可以产生早期时相的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早期保护early phaseof protection, EP),而延迟时相的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还不完全清楚(延迟保护delayed phase of protection, DP)。与EP比较,DP不仅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而且能产生抗心肌顿抑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时DP的预处理还可以反复刺激出现,即在长时间缺血再灌注前24h给予预处理产生抗损伤能力,2-3天后再给予预处理,其抗损伤能力仍可出现。因此DP比EP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假设在供心保存前马上给予心脏预处理,其抗损伤能力仅能在术中体现,保存后没有体现。而在供心保存前24小时给予预处理,心肌的抗损伤能力在心外科手术中及整个供心保存期间均能体现。因此吸入麻醉药物的延迟相心肌保护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目的:探讨异氟烷预处理延迟相保护作用对离体大鼠心脏的冷保存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SD大鼠36只,根据是否腹腔注射异氟烷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开胸离体大鼠心脏后,将其移至Langendorff灌注装置上,经主动脉灌注K-H液,心脏搏动达到稳定状态,测定血流动力学基础值并留取冠脉流出液标本。连续灌注K-H液平衡30min后,经主动脉根部单次灌注4℃的HTK液,心脏表面同时降温,心脏停跳后置于HTK液中保存,保存期间不再次灌注保存液。根据冷保存时间不同,分为4h、6h、8h组,每组6只。保存结束后重新将鼠心移至Langendorff装置上灌注K-H液,逐渐复温至37℃,使心脏复跳,并持续灌注30min,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留取冠脉流出液测定心肌酶。比较保存前后心功能恢复情况、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变化。研究结果:随着离体心脏保存时间的增长,心功能指标恢复率逐渐降低。4h、6h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心功能指标恢复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其中8h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各项指标恢复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离体心脏保存前取各组平衡灌注冠脉流出液基础值,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性。随着离体心保存时间的延长,各组心肌酶CK、LDH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既实验组及对照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实验与对照组之间冷保存4h与6h组无显著差异,而实验与对照组之间冷保存8h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异氟烷预处理可以改善离体心脏低温保存效果,但在冷保存6h以内无明显差异性。研究结论:冷保存8h是心肌能量储存急剧下降,心功能显著减退的关键阶段,HTK液在6h内心肌保护效果好,虽然各项试验指标有轻度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超过6小时候保存效果下降明显。异氟烷预处理延迟保护作用对冷保存8h离体鼠心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显著提高保存后心功能,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对现有的心脏冷保存技术有帮助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