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双束双隧道重建ACL的近期疗效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328453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使用同种异体肌腱行双束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与传统单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因军事训练伤致ACL损伤的男性患者48例,年龄21岁—32岁(平均25岁),所选患者术前膝关节均出现疼痛、不稳症状,查体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阳性。按行不同ACL重建方法分成三组,A组(n=16例):单隧道同种自体肌腱组; B组(n=16例):单隧道同种异体肌腱组;C组(n=16例):双隧道双束同种异体肌腱组。三组患者年龄、损伤原因、受伤时间等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手术由同一手术组医生完成。三组患者ACL重建术后患肢支具外固定,并按照同一方法进行康复锻炼。术后3个月—14个月进行定期随访。所有患者术前及随访时均采用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l committee,IKDC)评分、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观察患者关节功能、稳定性等指标,比较不同方法重建ACL疗效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定期随访,对三组患者的IKDC和Lysholm评分,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行统计学分析,配对t检验、X2分析显示,三组术后比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双束双隧道重建组较单隧道重建组在疗效上统计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随访,双束双隧道组与单隧道组在患者本体感觉良好度及恢复正常生活和运动时间上有差异,双束双隧道组要早于并好于单隧道组。三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48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切口及关节感染,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及骨折等并发症。但A组(2例,占12.5%)、B组(4例,占25%)、C组(4例,占25%),末次随访时出现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但患者无膝关节疼痛及不稳感,因此均未进行翻修。单隧道组中,使用同种自体肌腱与使用异体肌腱在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上也无明显差异。结论:双束双隧道重建ACL在理论上可能更好的达到ACL的解剖结构,恢复其稳定性,但本文作者通过临床观察比较,双束双隧道重建法与传统的单束单隧道法在近期临床疗效上并无明显优势,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并且前者手术技术要求之高,手术时间增多、费用增加、翻修难度增大等因素都是需要考虑的。因此医生采用何种更好、更适合的ACL重建方法还需做个体化分析,做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椎间盘疾病是常见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其中腰椎间盘退变又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原因。一系列国内外研究证实,椎间盘细胞外基质成分和数量的变化是椎间盘丧失力学
目的:通过对接受颅内支架置入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数据连续监测,探讨颅内血管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从2004年
目的:评价经后路凹侧肋椎关节松解联合单极或双极楔形截骨治疗青少年先天性分节不全型脊柱侧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疗效。方法:2004年11月到2009年12月经后路凹侧肋椎关节松
2007年4月~6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为配合北京亦庄新城实业有限公司建设工程,对亦庄X10号地进行了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000余平方米,发掘汉代水井1眼,汉代窑址8座,汉墓5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有关船舶硫化物排放的国际标准日益严格,从而导致船用低硫柴油的应用量正在逐渐增加。然而,目前大多数柴油机和燃油系统是针对传统燃油而设
以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强迫起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描述补燃循环发动机瞬变过程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求解推进剂供应管路瞬变流控制方程的Chebyshev伪
目的研究在食道癌患者中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对其放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食道癌患者进行随机抽取,所有患者均收治于2014年12月~2015年10月的110例患者分为两
目的:观察硫化氢(H2S)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组:取大鼠40只,以性别分层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组及硫氢化钠(NaHS)6.0m
<正>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善于观察客观事物,能通过分析客观事物的表象把握其内在本质,并找出其发展规律,这是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所必备的素质,是新世纪人才赖以生存
会议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在牵张性脊髓损伤中的疗效差异及其机制。方法以牵张L1/L2小关节突50%距离制备大白兔脊髓损伤模型,模型建立后,32只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组)不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