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从国家战略层面规划制造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加速促进制造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强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IT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通过对IT能力水平的测度能够衡量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已经能够认识到IT能力的重要性,但如何规划培育和提高自己的IT能力,企业是茫然的,对IT能力的内涵及其内在结构认识不足,从哪些方面构建自己的IT能力也模糊不清,对如何把IT能力转变为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动态能力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和双元理论为基础,立足于IT能力的已有研究,以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IT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这一核心目标出发,对企业绩效同IT能力、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予以深入探讨,构建了IT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中,以IT能力为自变量,企业绩效为因变量,双元创新为中介变量,环境不确定性为调节变量,确定各变量的维度、测量题项和各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并通过对430份制造业企业的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方法验证了IT能力、双元创新、企业绩效和环境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IT能力对企业绩效的提升有促进作用;(2)双元创新在IT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探索性创新在IT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开发性创新在IT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双元创新的中介作用主要是通过开发性创新路径实现的;(3)环境不确定性对IT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发挥调节作用。本研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以双元创新为中介变量展开研究,对有关企业绩效与IT能力之间的关系予以细化。IT能力并不直接作用于企业绩效层面,而是借助对企业竞争性活动的作用进而形成多样化和复杂性的能力与资产链条,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长久保持提供助力。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通常从知识管理、供应链、核心能力、战略一致性等多方面出发研究IT能力作用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较少有以双元创新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本文试图分析双元创新在IT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初步构建了三者关系的机理和分析框架,更为完整、透彻地揭示IT能力对企业绩效内在作用机制,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充实IT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研究,在实践上为企业IT能力构建和应用提供了参考。(2)现有文献关于双元创新前因变量的研究主要包括结构、领导行为、战略、环境、网络等因素,得到验证的路径是结构前因变量和高管团队前因变量。本文从动态能力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出发,识别并验证了IT能力对双元创新的影响,从理论上为双元创新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3)修正IT能力调查量表,丰富了IT能力的内涵。以往的研究中,经常出现IT能力在内涵和维度上与IT资源重叠的情况,也认为二者都能够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本文试图对IT资源和IT能力这两个紧密联系的概念进行区分,且认为能提升企业绩效的是IT能力而非IT资源;在以往对IT能力维度划分的基础上,增加IT安保能力维度以应对与IT基础设施和技术普及伴随产生的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构建包括吸收能力、匹配能力和安保能力三个维度的IT能力调查量表,通过信效度检验和结构方程的拟合指标分析证明了其科学性。此量表具体易用,适用于调查实践和学术研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